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发生极大改变,长期饱受亚健康困扰的城市居民渴望通过一定的途径缓解亚健康、恢复身心健康。森林康养旅游依托森林环境良好的自然价值和疗养保健价值逐步被人们接受并追求,发展前景广阔,但如何合理开发森林康养旅游,目前还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研究典型案例地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不仅能够助力各地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能促进生态旅游地整体效益的提升。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和体验经济理论,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线性函数加权法建立可度量的森林康养开发潜力评价标准,建立可实际操作的综合评分模型及评价等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处森林康养基地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康养资源、康养环境、康养设施与服务及开发条件4个综合层、11个要素层及45个指标层。(2)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中,康养环境权重在综合层中占比最大(48.08%),其次是康养资源(29.48%)和康养设施与服务(13.92%),开发条件重要性程度最小(8.51%)。(3)三处森林康养基地的实证研究表明,梵净山和琅琊山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大,且梵净山比琅琊山开发潜力稍大,大围山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较大。综合层中,大围山在康养资源方面得分较高,梵净山在康养环境和开发条件方面更突出,琅琊山在康养设施与服务方面优势明显。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保护性开发森林康养旅游资源,打造多样化康养产品;(2)优化康养环境,树立全方位生态康养意识;(3)完善森林康养旅游设施,提供规范化服务;(4)改善开发条件,提升游客和居民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