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低语境交际方式的对比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他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他根据信息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并指出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不仅使对语境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更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人们对于语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以前的研究很多研究者对语境的概念时有提及,但是从语境角度,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系统分析的却不多见。作者从语境这一角度出发,对中美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阐述。作者首先从交际方式,对沉默的态度,思维模式,对待冲突的态度以及不同的课堂表现等方面对中国的高语境文化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此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同时对其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为了更好的研究中美文化,作者对中国的低语境现象和西方的高语境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他文献
Ell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而将学习者从不同侧面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这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内在因素得到研究者越来
谚语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谚语的研究重点从谚语的修辞特点转移至对谚语的理解和认知。谚语的研究应置于概念系统之中,用隐喻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美国南方小说家,《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塔法县”系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福克纳颇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可以说,《八月之光》是
学位
自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因为西方的侵略而被迫开始的,虽然中西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但晚清时期的中西交流却与之前绝然不同,作为中西交流媒介者的作家文人就表现出不同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原因在于他以象征的手法编织了一则二十世纪的人类的寓言来探索人类的灾难,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尝试从社会的缺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