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声信号介导的亲属识别和信号检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2015至2017年间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对灰喜鹊(Cyanopica cyana Pallas)育雏期成鸟和雏鸟间声信号交流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我们通过交叉抚养实验和雏鸟鸣声特征比较实验研究了灰喜鹊中的亲子识别。亲缘选择理论认为,个体间的亲缘度是影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动物应该具有识别亲属的能力。发生在鸟类育雏期的亲本递食,为检验这一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大量的经验型研究表明,成鸟递食模式受到其亲属识别能力的影响。为了研究灰喜鹊中亲子识别的过程,我们设计了交叉抚养实验和声学比对实验来研究灰喜鹊的亲子识别建立时间和机制。对灰喜鹊不同巢之间的随机交叉抚养实验发现当义亲巢日龄在11天前,换入义亲巢的14巢雏鸟全部被成鸟接收,并且在被正常喂养至初飞。但在11日龄时,换入义亲巢的8巢雏鸟中有3巢被义亲排斥并弃巢,占总巢数的37.5%;在之后11-15日龄期间,13巢被换入义亲巢的雏鸟共有6巢被义亲排斥并导致义亲弃巢,占总数的46.1%。因此我们推测亲子之间建立识别机制的时间大约在11日龄。逻辑斯蒂广义线性模型(Logistic GLM)的分析结果显示义亲巢日龄和养子日龄升高都与义亲排斥陌生雏鸟显著正相关。根据先前的研究,许多物种中成鸟依靠雏鸟的鸣叫来识别雏鸟身份。我们猜测雏鸟乞食鸣叫可能是用于亲子识别的特征。我们通过录音收集了灰喜鹊雏鸟8-13日龄的乞食鸣叫并比对了这些声音的梅尔倒谱系数(MFCC)计算不同声音间的差异度。结果发现雏鸟乞食鸣叫具有个体特异性,但个体特异性产生的时间早于建立亲子识别的时间。我们推测亲子识别建立相比个体特征的建立存在一定延迟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11日龄时雏鸟发育速度降低,个体特征逐渐稳定方便成鸟对雏鸟的鸣声特征进行学习和记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灰喜鹊雏鸟乞食鸣叫在同胞间差异度和在陌生个体间差异度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乞食鸣叫不能作为亲缘关系的判断标准,因此对乞食鸣叫的识别不受到婚外配现象的选择压力。同时因为学习雏鸟鸣叫需要付出额外的能量代价,成鸟不会倾向于在过早的时间建立亲子识别,而选择在雏鸟即将初飞的一段时间学习和记忆雏鸟鸣叫特征用来在雏鸟初飞后正确的找到雏鸟。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灰喜鹊雏鸟对成鸟递食鸣叫的检测机制。根据Hamilton法则和信号检测理论,动物交流系统进化受到信号衰减和噪音干扰现象的选择压力。鸟类经常通过声音进行远距离通信,但这种通信手段受到环境影响。为了获得可靠的通信系统,鸟类会通过改变信号特征和感知特征提高正确反应概率并降低错误反应概率。在育雏期,灰喜鹊亲鸟通过递食鸣叫刺激雏鸟乞食是最普遍的声音交流方式。我们通过回放实验研究了灰喜鹊雏鸟感知成鸟递食鸣叫的频率依赖机制。首先我们通过向灰喜鹊雏鸟回放成鸟鸣叫中的不同频率部分并观察雏鸟反应发现雏鸟在孵化早期对低频率部分的反应强度高于对高频率部分的反应强度。但随着雏鸟日龄增加,雏鸟对低频率的敏感度下降,对高频率的敏感度上升。接下来我们用三个不同频率的人工声音进行了相同的回放实验。结果发现雏鸟同样表现出对低频率声音的敏感度随日龄下降,对高频率声音的敏感度随日龄上升。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灰喜鹊雏鸟在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敏感频率的改变。随着日龄增大,灰喜鹊雏鸟检测成鸟递食鸣叫的敏感频率升高。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灰喜鹊雏鸟对筑巢区高密度的邻居巢噪音干扰的一种适应性特征,可以避免对邻居发出的鸣叫做出错误的回应,从而降低被捕食者发现的风险以及能量浪费。
其他文献
美国Teknor Apex公司日前表示,相比目前车窗密封条使用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S),该公司新推出的TPE-S新系列注塑材料能提供更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新系列TPE-S包
中华竹博园相地于沐川,中国千年竹文化作为竹景观规划的依托和脉络,结合相辅相成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因素渗进中华竹博园的核心区(?)竹种展示区,重点规划了竹的文化景观营造,因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和不同光照强度对蛋雏鸡体重、均匀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京红1号"蛋雏鸡57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44只,设置饲养密度、光照强度双因素各两个处理,每
"15分钟生活圈"是城市社区生活及居民出行的基本单元,生活圈内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劣影响着居民日常外出的便捷与否。文章以武汉市六个典型15分钟生活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半结
为了深入了解栖息于不同生境中鱼类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青鱼(Mylopharyn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