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它伴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不仅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而且使学习者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终身化的进程。网络课程在网络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受到网络教育者的重视,是现时代迫切的需要。笔者在对国内外网络课程应用现状及其曾经浏览过的网络课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虽然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但不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又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大学生(包括专科和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众多。所以笔者选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节课——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作为设计和开发的对象,利用迪克–凯里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型,从需求分析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分析、编写绩效目标、开发考核量表、开发教学策略、设计并实施教学形成性评价七个步骤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选择了顺序实现的瀑布模型,从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环节来指导系统的开发,笔者还根据本网络课程的设计目标和功能要求,选用了Macromedia Dreamweaver 8作为网页制作工具、Access 2003作为数据库技术,采用了VBScript和少量的JavaScript语言,在Windows XP的IIS 5.0 Web服务器上构建了ASP作业平台进行开发,经过测试后,本网络课程作为现实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网上延伸,基本达到了辅助学习的功能,满足了学习者自学的愿望,同时还为广大的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服务,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高职学生是企业生产技术的后备力量,是进入社会和企业后一线生产力的代表。全面提升社会生产的安全水平,关键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生产安全水平。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不应只是文化知
近年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逐渐受到关注。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
本研究在对适应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前瞻适应的概念,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了青少年的前瞻适应状况。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前瞻适应的
21世纪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型人才。知识半衰期缩短,终身教育大势所趋,需要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具备远程学习和协作的能力。随着学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