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辅导是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中,只有一部分辅导员会有意识的在工作中运用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的研究领域中,讨论影响辅导员心理辅导的预测因素比较少。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人口学变量、个人特质两方面分析在工作中是否运用心理辅导的区别,因为文献资源的局限,本文参考了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相关研究,帮助建立辅导员运用心理辅导的预测因素的假设。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翻译的量表和自编的问卷,以民办高校的230名辅导员为被试在办公室进行集体施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探索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有影响作用的预测源。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这一变量对不同情景下的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表现出了相同的预测作用,即无论在假设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方面,还是在此时此刻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方面,女性都表现出了比男性可能性更高的倾向。年龄和所学专业两个变量对假设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性有显著影响。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减少;所学专业偏向文科,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增加。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和所带年级对真实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所带年级的升高,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增加。随着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的增加,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降低。2、五个变量即自我隐藏程度、自我结构、心理控制源、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辅导员对心理学了解都对假设情景与真实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性有显著预测作用。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在工作中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越高;辅导员对心理学了解程度越深,在工作中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也越高。与此相反,自我隐藏程度越高,在工作中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越低。3、不同的变量对不同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表现出不同的预测。外控的个体在此时此刻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高于内控的个体,但是在假设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上却低于内控的个体。独立自我结构的个体在此时此刻运用心理辅导的可能性高于内控的个体,但是在假设情景下运用心理辅导可能性上却低于内控的个体。从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控制源与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越倾向于外控的个体可能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自我效能越差。自我结构与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越倾向于独立的个体可能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自我效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