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投资项目是由国家出资、融资以及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1]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众对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日益关心,发展政府绩效审计已是当代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如何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效益整体水平,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为了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已成为公共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公用资源的质量运行情况的监督和改进,使得公共投资项目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一些大型公共资源项目的资金投入,对大型项目开展审计就显得迫在眉睫。由于大型审计项目涉及面广、层次多、过程持久、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开展大型审计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大型审计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想进一步评价大型审计项目资金活动和社会影响,就需要进行大型审计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从我国审计准则的实施和大型审计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看,我国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方面提供了一定规范化的标准,但并没有建立起一套适用的评价模型和综合分析法,使得理论和实务操作层面还存在一系列难题。本文在分析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设立4个指标层,9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大型审计项目各级指标权重,并以XX省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大型审计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公告制度和透明度、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