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绘画表现形式,发展到如今它面对和解决的是绘画艺术当中最基础、最本质的问题。它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要想表达绘画者的各种感受与思想,就必须把基本的“造型语言”放在首要的位置,它包括“点、线、面、形,以及结构,空间感,光感,质感等。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的“艺术”,始终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着,他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画,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之一,以其独特地精神面貌和表现手法存在着发展着,它以“神韵”“笔墨”为主调为人类所共识。山水画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美术基础课程的“素描”与中国的山水画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本论文通过重点论述素描造型语言中的“点、线、面、形,以及结构,空间感,光感,质感”在近现代山水画当中的体现与运用,通过列举分析李可染、林风眠、徐悲鸿、贾又福等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揭开了素描的“造型语言”与中国山水画之间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现如今每一位具有美术功底的艺术家、美术爱好者、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生等,他们几乎都具有一定的素描功底,无论他们最后是选择哪一美术门类,中国画、油画或是设计等等,“素描”这一基本功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最终回归到如何促进中国山水画的新发展上来,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演变着,在传统文化的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山水画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表现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着,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抛弃传统,不能丢掉传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地位,20世纪以来山水画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各种表现技法层出不穷。虽然形式是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理论,但是这一切也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引发我们深思,应该如何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促进中国山水画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