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豆腐是我国独具地方性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在湖南,油炸臭豆腐更是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宗的臭豆腐加工工艺非常复杂。制坯、制卤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和风味。其中制坯是生产环节中首要工艺,只有具备较高品质的豆腐坯才能满足生产中浸卤发酵、卤坯储运、油炸处理的加工生产的需要。生产者在选择和生产坯料的过程中单凭经验判断,使得豆腐坯后续加工中破损率高、生产效率低,难以实现稳定的产品品质。且豆腐坯经过浸卤,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在销售运输中难以保存,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臭豆腐工业化的发展。本文从臭豆腐坯质构特点、成型工艺和卤坯保鲜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感官评定和仪器测定对臭豆腐坯的质构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到白坯仪器质构测定的硬度、弹性、内聚性与感官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0.735,0.671,可将其作为表征臭豆腐坯的首选评价指标;采用TA.XT Plus型物性测试仪并确定了臭豆腐坯的质构指标为:硬度>5000 g,弹性>0.85,内聚性>0.6,使臭豆腐坯的感官评价通过仪器分析得到了量化,对建立臭豆腐坯质量的控制体系提供了研究方向。   (2)对豆腐生产加工中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凝胶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豆腐凝胶强度为指标,筛选复配得到能有效提高凝胶强度的复合凝固剂,其组分(以干大豆重量为计)为葡萄糖酸—δ—内酯2%、氯化镁0.15%、氯化钠0.25%、乙醇0.5%;并确定了采用复合凝固剂最优成型工艺参数:大豆浸泡温度20℃、浸泡10 h、磨浆料水比1:10、加热温度100℃、加热时间10 min、凝固温度为95℃和凝固时间45 min。在保证出品率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凝胶强度,降低臭豆腐坯生产中的破损率。   (3)对臭豆腐卤坯贮存过程中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以TVB—N含量为主要测定指标,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确定天然保鲜剂对臭豆腐防腐保鲜的最佳组合为:壳聚糖1.10 g/L、乳酸链球菌素0.09 g/L、天然蒜粗提液8.00 g/L;处理坯在0~4℃时贮存条件下,测得第10天样品的pH值为5.8,TVB—N值为33.5±2.82mg/100g,油炸组织形态保持完整。将臭豆腐坯保存时间延长至10天,同时控制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提高了食用的安全性。   本研究成果将为臭豆腐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安全性。
其他文献
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 L.)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是越桔的一个资源品种[1]。笃斯越桔果实呈深蓝色,含有丰富的花色苷,具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延缓脑神经衰老抗炎症、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2-3]。本文通过大鼠体内试验测定对笃斯越桔花色苷的降血脂作用,Wistar大鼠分别以基础饲料(基础组)和高脂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