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孤养和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的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对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分析化浊解毒疏肝方对小鼠脑中缝核(RN)内色氨酸羟化酶-2(TPH2)的分布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防治抑郁症的神经化学机制,以期对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实验方法:雄性ICR小鼠72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测定每只小鼠的糖水偏爱比。根据糖水偏爱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化浊解毒疏肝方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2只,使每组的糖水偏爱值一致。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单笼饲养并采取CUMS法进行造模。造模的同时,进行药物灌胃,上述处理结束后,用新奇摄食抑制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等进行行为学分析。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色氨酸羟化酶2(TPH2)阳性神经元。计数中缝核各亚核及脑桥被盖网状核等部位的TPH2阳性神经元数。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均数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性采用Newman-Keuls检验。结果:1.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糖水偏爱比的总体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的糖水偏爱比低于正常组,其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总体均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模型组的摄食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的游泳潜伏期显著长于模型组和各药物处理组(p<0.05).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中缝背核背侧部(DRD)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正常组及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化浊解毒疏肝方中剂量组(p<0.05);中缝背核腹侧部(DRV)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背核束肩部(DRI)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尾侧线状核(CLi)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正常组(P<0.05);中缝正中核(MnR)的TPH2阳性神经元,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本身没有统计学意义;中缝正中旁核(PMnR)TPH2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显著少于氟西汀组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中、高剂量组(p<0.05);状被盖核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脑桥被盖内侧核的TPH2阳性神经元显著少于及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p<0.05)。讨论:1、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糖水偏爱、悬尾不动时间及悬尾不动潜伏期、强迫游泳不动潜伏期及不动累计时间等指标均反映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正常组采取合笼,其他各组采取单笼饲养的方法,使小鼠抑郁症模型成功。2、氟西汀、化浊解毒疏肝方均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结合孤养导致的抑郁样行为。3、化浊解毒疏肝方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4、模型组中缝核各亚核、脑桥被盖网状核和脑桥被盖内侧核等脑区TPH2阳性神经元减少,化浊解毒疏肝方组的相应脑区阳性神经元显著增多或有增多趋势,说明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促进TPH2表达,使5-HT合成增多,是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途径。5、不同的抑郁样行为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别。并且,DRD、DRV、DRI、脑桥被盖网状核、脑桥被盖内侧核等脑区内TPH2阳性神经元,氟西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氟西汀和的抗抑郁作用与相应脑区的TPH2表达无关,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与化浊解毒疏肝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