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技术或知识所有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能有效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背景下,作为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历史任务更为繁重,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更加紧迫。因此,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转化能力,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内在质地改善以及产业价值提升意义重大。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建立知识产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揭示知识产权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提出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建议。 第一,依据技术创新过程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阐明产业运行的实质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以及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活动深刻的区域根植性,揭示知识产权活动从投入、产出、运用等环节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机理,以及知识产权政策在知识产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产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第二,以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为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知识产权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还主要体现为与知识产权创造投入建立了关联,与知识产权创造产出和运用效果的关联较弱;东北老工业基地知识产权活动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投入、产出和运用均有所体现,但越偏向知识产权运用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显著,东北老工业基地知识产权活动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错位。 第三,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揭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效果及需求。结果表明: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向纵深推进,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政府的政策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研发努力不够的现状,区域知识产权政策亟需从供给导向向需求—供给协同导向转变,需要考虑通过“加法”模式和“减法”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第四,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发展的知识产权对策。具体包括:培育知识产权需求、创造和运用主体;打造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产业载体;培育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区域载体;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社会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