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中利益衡量理论的运用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息公开直接事关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维护自身权益,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保障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提高行政透明度和促进依法行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加深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变化,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赋予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立法机制设计缺乏民主性,个人利益与政府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保护状态失衡,致使其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而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因,它充斥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未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是导致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立法则是人类用以分配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冲突,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切实解决好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协调政府信息公开利益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以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为核心的利益衡量理论,以便更有效地协调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据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利益衡量理论视野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利益衡量理论的纵向考察和梳理。该部分拟立足于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通过对利益衡量理论发展历程的考察,对作为立法方法论的利益衡量理论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法律是利益衡量的结果,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立法的本质是利益衡量;立法中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从立法的制度安排上,在各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抽象的、可能会出现冲突情形的利益进行整合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具有规范效力的文件。第二部分,立法中利益衡量理论的运作机制。该部分拟通过利益衡量的程序、基本原则和方法三个方面,来具体展现利益衡量理论如何在立法过程中运作。立法中的利益衡量是在人权保障原则、民主性原则和统筹兼顾原则的指导下,依据利益位阶方法和利益识别方法,在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立法涉及的利益事实进行整合并作出利益取舍的过程。第三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中的利益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涉及的利益关系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立法者在做出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利益选择之前,必须应首先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存在哪些利益事实,包括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矛盾的情况。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中的利益诉求包括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利益诉求、申请人的利益诉求和第三人的利益诉求;而利益矛盾则包括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第四部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中的利益衡量。该部分将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对利益衡量理论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首先,立法者做出形成最终利益衡量结果的利益选择之前,必须进行利益调查,其对利益事实认识得客观、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利益衡量结果的合理性。而利益主体对其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是利益事实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必须不断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增强立法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尤其是要不断完善立法听证制度;其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应逐渐确立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核心价值追求的地位,并在协调利益关系时,将基于保护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需求,而对公众知情权保护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约金酌减的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实践中关于违约金酌减问题的五个特征,已在本文第一部分一一呈现。以上特征揭示出的问题是理论界对违约金制度价值及功能认识不一,实践中关于违约金酌减的诸多问题仍旧莫衷一是。这种现象导致当事人对违约金条款的信赖和预期得不到充分保障,影响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本文拟以违约金的分类作为切入点,对不同类型的违约金分别剖析,从而确定违约金酌减制度的
基金会在《民法总则》中被纳入非营利法人下的捐助法人范畴,基金会的私法主体地位和法律属性得以明确。但是实践中基金会对财产的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慈善事件频发。现实的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密度、耐高低温、耐腐蚀性和抗疲劳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等军事上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碳纤维表面缺乏极性基团而且活性基
镉(Cd)作为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介质中具有较高的背景值,备受关注。长期Cd胁迫会对微生物产生威胁,诱导细菌产生重金属及抗生素抗性。抗性于细菌而言是一种有效的生存机
本文试图探究口译中比喻(即明喻和隐喻的统称)的显化现象,并采用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模型进行解释。本文使用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语料取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到2018年的年度记者会上的发言及其译文。译文均由同一位专业译员以交替传译的方式产出。本文对从源语文本中挑选出的比喻及其译文进行了质性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显化规律。结果表明,2014到2018年间,显化的频率有所提升,且普遍
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条文化后,司法实践对该制度不断的进行探索,为应对司法实践中形形色色的公司法人格滥用现象,理论界和实务界主张移植外部人逆向人格否认制度。外部人
方东美在述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时,提出儒、释、道三家相互贯通之处便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其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哲学中的人格问题,据此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人格超升论”。方东美的人格超升论作为中国哲学的特征之一,首先是建立在方氏对于中国哲学的把握和吸收的基础上的。在方东美看来,宇宙是一以贯之、充量和谐的整体,所有生命都在大化流行中化育创造,生生不已。宇宙和人和谐共生,天人合一,人性懿美,人有天赋才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立公司的门槛,发挥了鼓励社会投资创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此次改革的侧重点在于赋予股东出资时更多的自治权,以达到“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社会资本力量,解决就业问题”的效果,对于2013年认缴制1实施后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相应配套措施的跟进。导致的后果便是股东期限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冲突愈加不可调和。一方面,由于出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体积化、高集成度和高功率化成为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高温、高压、高频状态下的连续工作对于材
公司瑕疵决议的外部效力是指公司根据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的决议所作的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总则》第八十五条和《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六条均对公司瑕疵决议的外部效力做出了规定,从内容上看似乎已经明确了公司瑕疵决议的外部效力及其判断规则。但事实上,经过笔者检索2018年全国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关于瑕疵决议外部效力的判决,发现司法实践仍然大量存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裁判结果,且裁判路径也大相径庭。因此本文结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