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7种石韦属植物解剖结构及其系统学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采用解剖制片技术和显微技术法对广西部分石韦属植物的孢子体的根状茎及其上鳞片,孢子叶的叶柄、叶片、孢子囊(群)及其孢子等解剖结构特征及组织化学定位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广西石韦属植物各个种之间的性状差异,演化关系和系统学意义及有效成分在叶片积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石韦属植物7个种中,根状茎横切面均由周皮、皮层、中柱组成,薄壁细胞占主导地位,内含有许多淀粉和单宁物质。分体中柱呈环形排列,维管束包括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但无形成层。分体中柱为周韧分体中柱,中柱木质部分成几束,筛胞和韧皮部相间排列,筛胞分子呈多边形。   2、对石韦、截基石韦、光石韦、绒毛石韦和庐山石韦的叶柄不同部位进行横切后观察并发现,石韦属植物叶柄呈圆形或近圆形,表皮下有厚角组织,5种石韦叶柄粗细不一样,光石韦和绒毛石韦叶柄粗壮,分体中柱也相对较多,不同部位分体中柱数目不一样,大多都是基部较多。横切面上都有两个较粗大分体中柱,与其他小分体中柱排列成典型或不典型的“()”,木质部管胞呈“一”字形或呈弧形。   3、石韦属植物上表皮细胞为浅波状,石韦属植物下表皮细胞多为不规则凹凸状。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为围绕型,气孔密度相差较大,在37.92~97.63之间。叶均为异面叶。但其分化程度有差异,截基石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极不明显,其栅/海比值最小,为0.33,其余6种石韦的叶片较厚,栅/海比值较高。石韦、截基石韦、光石韦、绒毛石韦和庐山石韦叶片中栅栏组织均不经腹面,而柔软石韦和平绒石韦的栅栏组织则通过主脉腹面。7种石韦叶片主脉中央均有一个较粗大的、横切面上近似圆形或锥形的周韧型分体中柱。木质部管胞呈“丫”字形排列,筛胞分子呈多边形,分体中柱的中柱鞘由薄壁细胞组成。   4、7种石韦植物叶背均被有星状毛,但毛的层数、长短、形状存在着一定差别,石韦和绒毛石韦为1层,其余的为2层,其中绒毛石韦的星状毛之臂最长,为披针状;石韦星状毛之臂最短,为钝圆形。石韦属植物在鳞片形状、网眼形状和颜色上有一定的相异性。孢子囊均呈椭圆形或球状梨形,基部有一长柄,孢子囊群无盖,环带数目在15~25个之间。孢子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呈豆形或超半圆形,表面饰纹均为瘤状饰纹,但外壁突起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石韦孢子外壁突起比较明显,而且瘤状突起较大。   5、7种石韦属植物孢子叶片中有较多皂苷化合物和多糖分布,也有少量蒽琨类化合物,有效成分主要积累在叶肉的栅栏组织中,不同种各有效成分含量不一样。
其他文献
情景1rn2001年8月,某地水务局所用的8层办公楼建造完成并办了房屋产权证明,但水务局财务一直未入账.2005年3月水务局信息中心(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成立并占有有、使用其中
期刊
本论文以4月龄越橘扦插幼苗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三氯化镧(LaCl3)及壳寡糖(COS)对越橘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0℃低温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酶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4x=38,AACC)是由白菜(B.rapa,2n=2x=20,AA)与甘蓝(B.oleracea,2n=2x=18,CC)自然杂交后双倍体进化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物种。它是我国第一大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