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石油危机”以后,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困境与危机之中。虽然福利国家纷纷对其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革与修正,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福利危机依然存在:从我国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经进行二十余年,期间,取得许多重要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的写作背景就是基于这两个现状。
本文在阐述福利国家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福利国家面临的福利“两难困境”:不改革,继续维持高福利制度会在短期带来政府财政困难、劳动者动力“真空化”和产业持续低迷的危机,在长期更会带来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政府严重赤字乃至垮台,从而导致福利的消亡;而改革高福利制度,又会带来社会危机和执政党危机。
本文认为福利国家要想缓解“两难困境”,改革高福利制度是必须的。本文通过数理模型确立了合理的社会福利总支出水平和社会福利分项支出水平。确立改革的目标之后,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改革步伐的把握,切忌“大刀阔斧”,应当本着“迈小步、不停步”的原则,真正做好“小步微调”,积小胜,为大胜;还应当从劳动者个人、企业和政府这三个层面出发,形成良性互动的三重推动力来推动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改革。
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及其解决目标和路径对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启示。不能认为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带来许多困境就全盘否定,应当本着“扬弃”的态度,借鉴福利制度的合理部分并吸取不合理的教训,努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真正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以此来构建和谐社会。具体的启示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第二,尽快进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定位;第三,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结合;第四,明确社会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职能定位,营造社会责任共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