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是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挥中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习仲勋是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担任关中地委书记和绥德地委书记期间,致力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使边区面貌得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为长期抗战提供物质支持。习仲勋在经济实践中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出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对于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一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又从三个部分系统阐述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实践。第一部分阐述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经济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第二部分阐述习仲勋在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各个领域开展的实践活动,一是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对于农业的三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实施针对性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二是在工业发展中公私兼顾,鼓励公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其卓越的建设思想为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设立集市发展商业贸易,在金融领域建立金融货币体系,激活了金融市场。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实践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历史意义包括:克服了经济困难,为长期抗战提供支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推动了社会进步;总结方式方法,为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借鉴。现实启示包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建设;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发展的重点;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服务。全文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史实资料的支撑下归纳习仲勋经济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再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