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实践探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是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挥中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习仲勋是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担任关中地委书记和绥德地委书记期间,致力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使边区面貌得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为长期抗战提供物质支持。习仲勋在经济实践中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出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对于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一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又从三个部分系统阐述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实践。第一部分阐述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经济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第二部分阐述习仲勋在农业、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各个领域开展的实践活动,一是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对于农业的三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实施针对性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二是在工业发展中公私兼顾,鼓励公私营经济共同发展,其卓越的建设思想为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设立集市发展商业贸易,在金融领域建立金融货币体系,激活了金融市场。第三部分归纳总结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经济实践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历史意义包括:克服了经济困难,为长期抗战提供支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推动了社会进步;总结方式方法,为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借鉴。现实启示包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建设;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发展的重点;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服务。全文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史实资料的支撑下归纳习仲勋经济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再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民主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如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是在借鉴前人民主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民主理论,其凸显的理论品
随着中国气象科技事业的飞速迅猛发展,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国家气象观测系统的后备军,填补了空间区域气象观测的空白,因此区域自动气象站在全国的建设得到了扩大发展和应用。
近几年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视觉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当前非常热门的技术。机器视觉是用数码相机和图像处理代替或补充人工检测和测量的技术,该技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加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防止和避免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及医疗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人才.本文通过改进妇产科教学方法,同时把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探讨如何进
基于建筑学范畴下“视觉主导”、“身体缺失”的背景,本文试图将感知装置艺术作为思考方式,重返关于建筑空间“感知”问题的讨论。本文的研究从“思想互动”与“操作互动”两方面出发,对感知装置艺术与建筑空间的互动从言语论述到实际操作进行对比分析。“思想互动”基于感知装置艺术与建筑的感知差异性研究,归纳并阐释了三种空间感知类型:基于空间“质料”的氛围感知;基于空间“关系”的参与感知;基于空间“媒介”的混乱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