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与计算机视觉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dov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机器人技术前进,遥操作机器人就是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如果说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手的话,那么,遥操作机器人就延长了这只手的作用范围--操作者可以在远端实施作业,这种人——机(机器人)可分离的特性使其在危险环境或人无法到达的环境下的作业应用上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正成为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该文在构建遥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遥操作相关问题特别是视觉在遥操作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主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遥操作系统平台的构建:完成遥操作系统平台的软硬件结构设计,并对遥操作的各种软件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遥操作系统的控制:实现了可实时改变控制策略的遥操作机器人控制,并在系统中对人工参与的时机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将视觉引入机器人系统:介绍了视觉理论框架,并分析了视觉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方式问题. 视觉引导下的遥操作精密装配:以实际作业为背景,介绍基于视觉伺服思想的精密装配的实现过程. 立体视觉及初步应用:介绍立体视觉理论以及其在遥操作系统中的初步应用问题. 动态环境下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根据已有研究基础,设想了一个将基于事件理论与视觉伺服方法结合的动态环境下遥操作机器人作业系统框架.该文从实际系统及作业出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既是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也力求对遥操作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以TI公司的TMS320F240型DSP为控制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PWM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 本文阐述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技术;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技术;以及针对常用脉宽调制方法中存在的一个固有问题——逆变器开关器件死区时间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宽调制方法:混合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技术。在本文中详细推导了以上三种变频技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证明了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otor,BDFM)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交流调速电机,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定子绕组(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和特殊结构的转子组成,利用可逆变频器调节控制绕组的电源频率实现对BDFM的转速控制。BDFM具有无电刷、结构简单坚固、变流器容量小、功率因数可控制、运行可靠等优点,是传统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强有力竞争者,在大型水泵、风力发电和海浪发
新型工业标准IEC61499定义了一整套设计模块化、可重用、分布式工业过程测控系统(IPMCS)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基于IEC61499功能块的开放分布式IPMCS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代表了
以PC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控制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横河CENTUM CS1000通用型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出发,对中小型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手段也不断转换,由最初的质量到目前的价格、渠道、服务向未来的供应链的竞争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T-S模糊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用于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建模,并利用一套系统化的方法来研究其稳定性以及控制器设计问题。然而,目前对于T-S模糊系统混杂控制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尤其是
本文提出了最小跟踪误差有限拍内模控制方法以及在控制能量与跟踪误差的加权二次型性能最优指标下实现有限拍内模控制的方法。首先本文在最小控制能量有限拍内模控制结构的基
人脸检测源于人脸识别,近年来由于其在视觉监控、基于内容的检索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人脸检测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 本文以人脸检测作为研究重点,对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分辨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了快速、准确地发现SAR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需要开展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
模型预测控制通过在线滚动求解一个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来获得最优预测控制序列,并将当前时刻的控制作用于对象,在下一个采样时刻基于新的状态或输出测量值重复上述过程,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