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及规模空间结构演化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是人类社会的高级聚落形态,也是其时代文明的代表。作为区域中心是其所对应的整个区域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城镇体系则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甘肃省已经将本区纳入全省城镇发展规划方略的重点建设带。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把握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制定城镇规划体系的前提。清代是河西走廊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城镇格局。从过程研究的视角,清代河西城镇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卫所时期,卫所府州州县城并存时期,府州县城时期。雍正二年以后,形成了2个府城2个直隶州城7个县城1个厅城1个州同城2个县丞城以及若干市镇的府辖县的三级城镇体系。这一过程也是城镇功能的转型时期,城镇的军事色彩逐渐弱化,主要城市实现了向政治型、交通型、文化型、经济型综合城镇的转变。城市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方形和长方形,多为主城和关城组合的复式形态。城市内部景观的布局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最高行政机构多布局在西北方位,文化教育机构在东南方位,祭祀景观布局体现了法天象地的原则。城市规划中较为重视园林景观的营建,寺院道观是本区城镇内部景观的重要特色。城市内部商业市场布局在主要街道上和关城中。到中后期,城市发展已经突破城墙,向城墙外围发展。清中期,府州城的城市人口规模在3万左右,大的县城在不低于1万,小县城镇人口在5000左右;清代晚期,以凉州府和甘州府城为样本,府州城镇人口在1万左右。以安西直隶州为样本,县城城镇户数约在900户左右,户均以五口计之,大县在5000左右,小县在2000左右。总的看来整个区域城市规模偏小,且没有形成一个较大规模较具影响力的的中心城镇。城镇空间分布结构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和河流指向性,形成了三个群四个中心一横三纵散点布局的空间格局。空间分布地域差异较大,东部和中部大于西部,兴起的新城镇都分布在嘉峪关以西的区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时代人文因素共同构成了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基于上述对清代河西城镇相关问题的考察,认为今后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与城镇发展存在互动响应的关系,生态型旅游型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主要趋向,交通仍然是城镇发展的重要依托,城市规划应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其他文献
文章在分析手机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J2ME技术和基于特征码的扫描技术,设计了基于特征码的智能手机杀毒软件方案,最后对KVM虚拟机上的手机杀毒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
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创新驱动。在自主创新、维系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我国创新驱动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经济
应用微波传输线理论 ,分析了中频信号汇流环的特性 ,建立了插入损耗与环的直径、传输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合理选取汇流环特性阻抗、降低大直径中频信号汇流环插入损耗
鸭电公司、天益公司在公司连续两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从2012年4月开始,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申报,于2015年2月成功地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
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年轻人,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关T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的积淀中蕴含了大量民族艺术。作为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品的包装也是丰富多彩,但是能够将少数民族装饰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供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供水工程建设已进入挖潜、改建、扩建的新时期。就供水管网的规划和改扩建而言,实际管网计
敦煌艺术从前秦建窟以来,历经1600多年的历史,它所呈现给世人的宗教、文化、艺术价值举世瞩目,虽然世界各国的学者对敦煌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开采沉陷作为变形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对我国来说,在以后的很长时期内仍要以煤炭为主,矿区的大量开采,势必会影响到地表岩层的移
永磁材料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家电技术与人体健康和保健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现在常用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