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癌症作为人类重大疾病之一,是人们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点对象。针对癌症的药物靶点很多,如DNA、蛋白激酶、拓扑异构酶(Top)、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等等,其中DNA及其相关酶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作为人类重大疾病之一,是人们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点对象。针对癌症的药物靶点很多,如DNA、蛋白激酶、拓扑异构酶(Top)、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等等,其中DNA及其相关酶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且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靶点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杂环共轭结构,吖啶类衍生物是较早用于DNA及相关酶类靶点的抗肿瘤化合物。但该衍生物虽有着较好的癌细胞抑制活性,但也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吖啶类化合物进行结构的改造和设计,以期得到高效低毒的新型吖啶类抗肿瘤化合物。分子对接表明氮杂吖啶母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吖啶化合物的Top II抑制活性,鉴于此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设计并合成了 9个氮杂吖啶类化合物作为Top II的抑制剂。MTT实验结果表明9个化合物对K562细胞系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在50μM浓度下对Top II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代表化合物9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且在U937细胞系的IC50达到0.57nM,与m-AMSA相近。此外化合物9对正常细胞QSG-7701细胞系表现出低毒性,IC50是为29.36μM三倍低于m-AMSA。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9的活性机理分析显示化合物9能够有效地与DNA结合,通过外源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鉴于Top和HDAC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能够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本论文的第二部分设计合成出11个吖啶类化合物作为Top和HDAC双靶点抑制剂。在对U937细胞系的MTT结果显示,除化合物8g,8h,其余9个化合物IC50均低于5μM,其中化合物8c和16a的IC50分别为0.90μM和0.75μM,这与阳性药SAHA的0.72μM相当。且化合物7c和15a的MTT结果表明,HDAC靶点的引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HDAC酶体外靶点实验结果显示,11个化合物对HDAC6的抑制活性强于HDAC1。其中四化合物8a,8b,8c,8d的HDAC1、HDAC6的IC50值均优于阳性药SAHA,且除8b外,另外三个化合物的IC50在10 nM以下。拓扑异构酶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50μM的浓度下对Top Ⅱ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仅化合物12和16a在100 μM有较强TopⅠ抑制活性。
其他文献
膜蒸馏是一种新型蒸汽热驱动分离的新兴技术,其商业化发展却受到了相关膜蒸馏专用膜的限制。至今,仍然缺乏具有高性能且无分层的、针对膜蒸馏技术开发的专用膜。本文提出使用
静电纺丝纤维膜具有高孔隙率、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机械性能等优势,因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对静电纺丝纤维膜的渗透特性的研究很少,且尚未有无纺纤维膜与类平
拼接镜面技术,使天文望远镜大口径的发展突破了镜坯材料要求高、浇铸、加工困难以及镜面易变形等瓶颈因素,却对其子镜支撑调节机构的稳定性、刚度、调节精度、调节便利性提出
膜蒸馏是热法与膜法联用的一种脱盐技术。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将疏水改性后的静电纺丝纤维膜应用于膜蒸馏,发挥静电纺丝纤维膜高孔隙率、低传质阻力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利
正渗透由于不需外界的压力即可实现分离过程,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脱盐和水净化技术,具有高水通量和截盐率的正渗透复合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正渗透复合膜在应用过程中,一般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县域经济如何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现实课题。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应从追求GDP最大化转向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此目标导向下,县域应借助自身比较优势作出策略选择:一是做足农旅文章,打造乡村经济增长极;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现代化制造业新高地。以创新百强县——浙江省新昌县为例,提炼新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和不足之处,以此为全国县域经济优化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纯铜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但其较低的力学性能和载流密度已无法满足电工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采用复合强化方法,在保持纯铜高导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载
海上井控管汇失效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而井控管汇结构的复杂性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井控管汇剩余工作能力分析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井控管汇的典型失效形式:冲蚀磨损和断裂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一大前沿研究课题,对于解决日趋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高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地热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热钻井高温钻井液体系存在配方复杂、配制不便、外加剂种类繁多、高温性能欠稳定、成本偏高等迫切现实问题,从常见黏土高温造浆特性研究入手,优选高温造浆性能良好的造浆矿物,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优选高温处理剂对
水稻是江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粳稻占江苏水稻总面积的85%以上。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的第一病害,选用合适的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病害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策略。目前,国内外已克隆了 30多个抗稻瘟病基因和10余个无毒基因,利用这些基因开发特异性分子标记或功能标记,可对育成品种或稻瘟菌小种中是否带有特定基因进行初步判断,有助于指导抗病育种和品种的推广布局,抑制病害流行、减轻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