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推理小说源于西方的英美国家,后期在日本迎来繁荣的发展。日本的推理小说在世界的舞台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中韩两国的地位更是如此。自古以来,韩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着。金圣钟从活跃于70年代韩国推理小说文坛开始,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之为韩国推理小说之父。松本清张是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之一,他活跃于50-60年代的日本,推动了日本推理小说走向了世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理小说源于西方的英美国家,后期在日本迎来繁荣的发展。日本的推理小说在世界的舞台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中韩两国的地位更是如此。自古以来,韩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着。金圣钟从活跃于70年代韩国推理小说文坛开始,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之为韩国推理小说之父。松本清张是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之一,他活跃于50-60年代的日本,推动了日本推理小说走向了世界性的舞台。金圣钟的《最后的证人》与松本清张的《零的焦点》作为韩日历史性推理小说的代表佳作,表明了归类于大众文化的推理小说也可以同‘纯文学’小说一样体现其历史性问题与现实性意义。本论文主要以平行研究方法集中分析金圣钟的《最后的证人》与松本清张的《零的焦点》,结合期待美学,对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结构、社会性意识、犯罪动机和犯罪结局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推理小说的现实性意义。首先从背景结构上看,两部作品都是以本国的战争为背景,具有历史性原因。《最后的证人》是以朝鲜战争为大背景,主要矛盾在于本国内的阶级战争。也就是说当时韩国存在的资本主义阶级与社会主义阶级的斗争下产生的历史性悲剧成为了如今犯罪的动机。而《零的焦点》则是以日本战败后被美军占领的时期为背景,“伴伴儿女郎”以及战后日本普通国民在社会现状下所滋生的犯罪动机。因此两部小说在犯罪目的方面表现出了有所不同的动机。其次,本文从金圣钟的部分小说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松本清张的影子,这也对未来两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与依据。最后本文着重对比两部推理小说的“社会性”,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对社会现状的揭露,无法满足的自身欲望与自卑,以及两部作品的社会影响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究两部推理小说是如何弱化推理情节来体现小说的社会性,以及社会性推理小说与读者间的关系。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尝试运用平行研究对韩日两国的推理小说的关联进行比较,从《最后的证人》与《零的焦点》的分析得出有意的结论。二是从金圣钟与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比较研究来填补当前国内在此研究空白的意义。若本文能够为国内金圣钟与松本清张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笔者将不胜荣幸。
其他文献
科技文本中包含大量名词短语,译者对于名词短语的处理关系着译文的质量和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传递。本文根据名词短语的定义,梳理出翻译材料中的名词短语的种类,对名词短语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作者借鉴了其他学者提出的名词短语翻译策略,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材料《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第1、2章)、《军用爆炸物》(第5部分至结尾)中的名词短语,参考Biber对名词短语的分类,选取按修饰成分的特
小学教师这个在公众眼中具有极高幸福感的职业,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却显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并不高,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情况,而且大部分教师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亟需社会关注的问题。让教师在工作中能体会到尊严,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幸福,成为一种时代共识,唯有如此,才能极大的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才能培养得出有正确人生观、价值和世界观的优秀下一代,也将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更快捷
随着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军事外文资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也对译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这类科技文本的语言特点之一在于使用了大量的介词短语,它结构简单,却表意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译者对文本理解的难度。基于上述观点,本文选取《美国陆军野战手册5-250》第1、2、3章为翻译材料,以介词短语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科技英语中介词短语的汉译策略。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首先对原文和译
《幽默与趣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未被译介成英文。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说受到更多国外读者的关注。作为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文学作品的翻译应给予更多关注。鉴于此,有必要选取最适合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幽默与趣味》的译介。吉迪恩·图里建立翻译规范,也是其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核心。基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图里将翻译视为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并将该规范分为三种翻译规范: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以及操作规范。预
教育经济学研究近四十年来在我国有长足发展,但与国际研究前沿相比仍显落后。因此,教育经济学前沿英语文献汉译对不能有效英语阅读的国内相关领域学者非常必要。《代际教育流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欧洲经济评论》2019年7月第116卷发表的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根据委托方要求及该论文特点,报告作者以Newmark(1981)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了汉语译文的目标读者。在该理论指导下,本报告以这篇论
克莉丝汀·汉娜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其作品多以女性的视角去叙述故事。她的多部作品都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史诗巨作,致敬伟大的女性。本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该作者的《伟大的孤独》的前四章。《伟大的孤独》的第一至四章主要刻画了故事主要人物的形象,描画了故事发生环境——阿拉斯加。前四章对人物的描写细腻立体,对阿拉斯加的壮阔风景叙写十分精彩,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小说前四章的内容,无论是对人还是对景的描写,都让读者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执行者也是农民。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善于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为当下建设新农村的开篇第一幕。以连云港市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
旅游文本是宣传性文本,注重效率是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之一。在语言风格上,旅游文本需要让信息接收高效便捷,让读者在轻松获得目的地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别样风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产生最佳的宣传效果。在中国,旅游文本翻译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十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非文学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旅游文本翻译可通过描述中国名胜古迹,让外国人清楚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促进
关于硃卷,顾廷龙曾有这样的解释:“硃卷者,即举子的试卷弥封后誊录生用硃笔重新誊写的卷子。”①重新誊写的卷子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产生。发榜后,硃卷发还,考中者常常刊刻刷印,仍旧称为硃卷。清代硃卷数量较多,因为当时有新中式的举人、进士等将自己的硃卷刊刻出来分送给亲友的社会风气,因而有大量的硃卷存世,这也使得后世将之收集成册成为可能。在《清代硃卷集成》、《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扬州府志》等相关资料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的加剧,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本次翻译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环境记者、环境学家——石弘之编著的《环境复兴史》(『環境再興史』)。战后日本以经济发展为优先,富裕的同时,水和大气被彻底污染,失去家园的动物们也濒临灭绝,但短短30年内,日本通过自己的努力奇迹般的恢复了生态环境。本论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研究环境科技文本的翻译,并尝试提出翻译技巧和方法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