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LLING (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能够实现大群体、多基因、多性状的快速高效鉴定,提高突变体筛选效率。本研究利用EMS处理小麦京411种子构建突变群体,检测淀粉合成路径、谷蛋白亚基、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点突变,并对相应突变体表型进行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浓度为0.5%、1.0%及1.5%EMS溶液处理小麦京411种子4h得到含1245个M2代单株的单粒传群体,利用浓度为0.9%和1.5%EMS溶液处理小麦京411种子4h和8h构建含1040个M2代单株的混合群体。在两个群体全生育期进行田间表型调查并统计分析,M2代筛选到株高、穗型、粒色、叶色、芒性等36种表型突变,总突变频率为13.44%,单粒传群体和混合群体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2.53%和14.52%。2、利用来自M2代群体的1617个单株构建9个DNA池,对9个目的基因进行TILLING筛选,得到包括114个等位变异的193个点突变,平均突变密度为1/122.75kb。在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SII-A、SSII-B、Agp2、Waxy和Sbe1的TILLING检测中,得到93个点突变,包括75个等位变异,平均突变密度为1/137.39kb。经表型鉴定,SSII-A基因得到5个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单株(α=0.01)。Agp2基因得到4个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的单株(α=0.01)。3、检测籽粒硬度基因Pina和Pinb,得到37个点突变,包括33个等位变异,平均突变密度为1/164.43kb。经表型鉴定后发现该类基因上发生氨基酸变化的点突变引起了相应种子硬度的提高。检测谷蛋白亚基基因GluD3-23及延长因子基因TEF1,分别得到22和40个点突变,突变密度依次为1/52.07kb和1/31.84kb。经表型鉴定,位于GluD3-23基因1138bp和968bp处点突变对应两个单株子粒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α=0.01)。TEF1基因中得到2株子粒淀粉含量极显著下降的单株(α=0.01)。4、根据碱基变化分类,G-A和C-T的碱基转换最多,占49.74%,颠换突变、杂合突变和插入突变依次占21.76%、15.03%和10.36%,缺失突变最少,占3.11%。根据等位变异对氨基酸的影响对所有点突变进行分类,内含子区突变最多,占38.86%,其次为错义突变,占37.31%,同义突变最少,占23.83%。以上结果证实,在本EMS诱变群体中筛选、鉴定到多个性状的表型突变及点突变且突变频率较高,可继续作为其他目的基因TILLING检测群体。对部分发生点突变单株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中发生错义的单株其相应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