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角色、阶层、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迁。从哲学角度研究和论述这种多重变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农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等哲学观点,考查了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既是现代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现代化的价值主体,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指出了应在政策上对农民予以支持,给予农民的最实际、最根本的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觉地承担起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主体的重大使命。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农民历史角色的转换、阶层的分化、文化观念的嬗变等多方面的变迁:指出了农民正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真正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提出了现阶段农民阶层分化后的8种不同类别,即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农村管理者阶层;揭示了农民阶层分化后的职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乡村城市化、意识民主化等总趋势;深入探讨了相应乡村文化氛围的变迁,农民的价值文化观念、人生文化观念和利益文化观念的嬗变。第三部分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多重变迁。确定了农民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实现的价值合理性,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进而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说明了农民多重变迁道路上的曲折性和艰难性;阐明了应充分肯定农民多重变迁的成果,并坚信变迁的前景,同时也应看到在农民多重变迁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及挫折,避免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