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在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公民参与治理已经成为基本共识,且在社会治理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为现代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具体领域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使研究具有直观的说服力,本文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参与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并以西安市为例,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民主协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从公众参与动因、公众参与行为、公众参与结果(用满意度衡量)三个方面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问卷调查、结构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参与现状和问题。首先,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和学者对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公众参与动因分为知识素养、政治效能感等个人因素和制度环境、信息沟通、组织支持等制度因素,将公众参与行为分为决策阶段的参与、服务阶段的参与和评估阶段的参与,将公众满意度分为对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和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其次运用问卷收集数据,分析公众参与的现状和问题,之后运用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公众参与动因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和不同购买阶段的公众参与行为对公众参与结果的影响。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公众参与动因方面,存在公众知识素养较低和制度支持相对落后等问题;公众参与行为方面,存在决策阶段参与缺失,服务和评估阶段公众未能有效参与等问题;公众参与结果方面,存在公众参与成果转化率低和缺乏物质奖励等问题。同时回归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的公众知识素养对公众参与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制度因素均对公众参与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公众在服务阶段和评估阶段的参与对公众参与结果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最后,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公众参与动因、公众参与行为和公众参与结果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公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其他文献
RNA在基因的编码、解码、调控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利用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对RNA相关的几种重要功能位点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环状RNA与RNA结合蛋
宋代题画诗是中国古代题画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按照题画诗题材进行分类,宋代题画诗又可以分为题山水画诗、题植物画诗、题动物画诗、题人物画诗等,通过对宋孙绍远的《声画集》、清陈邦彦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今人李德埙的《历代题画诗类编》等题画诗集的梳理,以及参考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初步统计出宋代题植物画诗总量有300多首,而这300多首题植物画诗按照题材分类,又可以分为题花卉画诗、题竹画诗、
精密转台是一种集光机电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在众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也光学精密检测与计量、纳米器件制造中的核心设备之一。转台伺服驱动控制是实现转台功能的重要技术之一,
土地利用分类数据是很多地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数据,高精度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的高效获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已经实现了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快速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disease,SMD)是严重危害甘蔗生产的病毒性病害之一,在全世界蔗区普遍发生。SMD的
新疆雪莲系菊科(Compositae)风毛菊属(Saussurea DC)的高山草本植物,是我国珍稀名贵中药材。由于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及人工栽培困难,目前新疆雪莲已濒临灭绝。针对新疆雪莲资源
医药行业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需求端分析,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加,整个社会的医药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负荷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恶化的能源形势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传统的电网很难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关键在于将
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cBN)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超硬材料在上世纪中叶相继实现了人工合成。采用这两种超硬材料制造的各类工具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群体频繁发生剽窃、篡改、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学术风气,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科研事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我国高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类型多样的学术规范课程,也积累了大量有关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文献都是介绍经验,总结教训,聚焦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管理问题,鲜少有学者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实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课程教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