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台县污水处理厂建于2002年,一期工程2.5×104m3/d,二期工程竣工后全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04m3/d。本文以凤台县污水处理厂为例,开展除磷脱氮效果研究。该厂一期工程采用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氮、磷污染物去除率低;为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采用反硝化(DN)生物滤池和化学除磷方法,实施原处理工艺升级改造,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氮、磷污染物。为探讨一期工程改造后污水处理工艺除磷脱氮效果,开展污水处理工艺全流程采样监测,重点监测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改造前、后氮、磷污染物去除率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改造前不同时段主要污染物平均进水水质:生化需氧量(BOD5)127.4mg/L,氨氮(NH3-N)21.96mg/L,总氮(TN)29.59mg/L,总磷(TP)8.62mg/L,污染物平均去除率:BOD596.3%, NH3-N86.0%, TN46.9%,TP27.1%;平均出水水质:BOD53.8mg/L,NH3-N3.07mg/L,TN15.72mg/L,TP6.29mg/L,总氮、总磷均超过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尤其总磷超标严重。通过DN生物滤池和化学除磷后,主要污染物平均去除率:BOD597.0%,NH3-N86.1%,TN70.0%,TP91.4%;处理后出水水质:BOD53.8mg/L,NH3-N3.05mg/L, TN8.88mg/L,TP0.74mg/L,氮、磷污染物去除率明显提升,较改造前出水水质,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33.0%、70.4%,可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鉴于上述,凤台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升级改造后,有效去除了原二级出水中氮、磷污染物,效果显著,对于同类处理工艺的其它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凤台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要污染物去除效率监测的同时,按除磷脱氮构筑物——氧化沟水深,分三层实施污水监测,同时,增加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监测项目,旨在分析整个污水处理工艺横向氮、磷污染物分布特征,以及氮、磷污染物在氧化沟内沿水深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