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我国影视发展的一大趋势。严歌苓的作品因特有的影视化倾向,受到了众多导演的青睐。《陆犯焉识》作为严歌苓首部以男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虽然在未出版前就因题材较为敏感、内容含量较大等特点,被作家认为具有“抗拍性”,但是小说依旧因其特有的影视化特质,于2014年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归来》。作为张艺谋历经商业化大潮后的首部回归之作,《归来》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文学母本自身的特点给影视改编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导演对自我改编策略的继承与创新。因此,本文以《归来》作为切入点,通过《归来》和《陆犯焉识》的比较,对《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策略进行了深层探析,并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而希望推动我国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陆犯焉识》影视改编的选题缘由,研究综述以及选题意义。第一章:对《陆犯焉识》的解读。本章第一节以男主人公陆焉识为中心,根据其三次“离去——归来”的顺序,对情节进行了梳理,对其周围的关系按家庭和社会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中剖析人性、反思历史、探索女性悲剧命运和知识分子困境等主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第二节根据小说丰富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多重的主题、特殊的题材以及独特的视角等特征,分析了小说的影视化特质。第二章:《陆犯焉识》与《归来》的比较。首先,《归来》只截取了小说两段情节,并对两段情节进行了结构上的因果重置和内容上的重新编写。其次,小说根据情节的变动对人物进行了删减和增加,并将陆焉识等人物形象进行了理想化的升华,也将女儿丹丹的人物身份进行了转变。最后,《归来》通过对小说中伤痕的“解构”,将历史作为高歌爱情、唤回美好人性的背景,从而实现了电影主题的温情化处理。第三章:《陆犯焉识》改编策略的深层探析。小说和电影属于两种不同的媒介,电影是规定时间内的镜头语言,且需要面向大众,因此,导演需对小说的情节进行删减和修改。同时,导演也需要根据时代、大众等因素,通过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的创新,对电影主题进行深化和延伸。第四章:《陆犯焉识》电影改编引发的思考。本章通过对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的历史回顾和张艺谋电影改编历程的回顾,从文学母本的选择和“抓魂”基础上的再阐释两个方面,对《陆犯焉识》电影改编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根据《陆犯焉识》电影改编经验的分析,对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进行了再思考。
其他文献
湘西地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沟谷深,使得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任务繁重,技术保障难度大。以GIS技术为依托,结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耕地图斑的筛选、评分、排序,并依据综合得分划定基本农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为山地地区更高效、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