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1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IPEX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并发肠源性脓毒症的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详细分析住院治疗的1例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腹泻1月余,血便伴皮疹20余天,腹泻加重伴发热3天”为主诉就诊,现病史:患儿1月余前(自出生后)即存在腹泻,约7-10次/天,稀水样便,量多.母乳及奶粉混合喂养,纳奶可,偶有溢奶.入院前20天出现便血伴皮疹,院外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给予深度水解奶粉喂养,便血好转,仍腹泻,出现纳差、吐奶.入院前3天腹泻明显加重,次数极多,量大,喂奶后更为严重.伴发热,偶咳,给予抗感染,补液,止泻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我院。患儿系足月顺产,无特殊疾病家族史,结合患儿生长发育史未见异常,喂养史及院外诊治史,初步诊断为“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低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湿疹”等,予以生理盐水扩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补液、纠正低钠血症并限制钾离子摄入,口服益生菌及蒙脱石散、湿疹膏涂抹全身等对症治疗;同时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多次便常规潜血为阳性,连续3次便培养均为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仅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除外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住院期间持续水样便,间断发热,予以氨基酸奶粉喂养,大便仍无改善,炎症性指标持续升高,考虑存在肠源性脓毒血症,基于药敏试验更换抗生素为比阿培南,效果欠佳.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更换为庆大霉素颗粒治疗。患儿体温逐渐好转,降钙素原降至正常,但腹泻无改善。停用抗生素,予以观察。停用静脉抗生素2天后患儿出现腹胀、呕吐等不完全肠梗阻表现,同时伴发前胸部多发出血点、反应差.监测凝血常规PT:42.5s,INR3:68,APTT:126/6s,PA:18%,FIB:0.76g/L,D-二聚体:0.32ug/ml,考虑患儿为肠源性脓毒症合并DIC.血生化示白蛋白降至17g/L,予以美罗培南+去甲万古霉素,同时给维生素K1、血凝酶止血,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浓缩红细胞等综合治疗,患儿凝血功能逐渐改善,但血白蛋白波动于20g/L左右,多次输注白蛋白均升高不理想,水样便持续无改善,结合患儿病史、腹泻特点,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不除外,首先考虑不能除外IPEX综合征,行留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均2ml行基因检测,待结果回报。患儿体温及DIC控制后自动出院。出院诊断:1)小儿腹泻病:IPEX综合征?炎症性肠病?2)蛋白丢失性肠病?3)重度脱水4)低血容量性休克5)肠源性脓毒症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不完全性肠梗阻8)电解质紊乱9)中度贫血10.湿疹。电话回访得知患儿于出院后2天死亡。基因结果回报证实为IPEX综合征,为自发突变。故修正诊断为:1)IPEX综合征2)肠源性脓毒症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低血容量性休克5)重度脱水6.不完全性肠梗阻7)电解质紊乱8)中度贫血9)湿疹。结论:1.IPEX综合征,即X性连锁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是一种由FOXP3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免疫系统遗传疾病。临床中较罕见,容易漏诊及误诊,我们应该提高对特殊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2.对于婴儿,如果临床发现具有早发顽固性腹泻、多发内分泌病、自身免疫现象及生长落后临床表型的婴儿应警惕此病,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在诊断此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有赖于基因序列分析。出生的婴幼儿未经正规治疗通常在2岁以内死亡,要获得长期生存,目前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终选择。3.脓毒症是指可疑的(或确定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展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发生感染且未及时控制时,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肠源性脓毒症。肠源性脓毒症是儿童脓毒症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目的:Isaacs综合征是一种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临床症状为安静状态下肌肉颤搐、痛性肌痉挛、肌肉僵硬等,伴多汗、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入睡不消失。其发病多与自身免疫相关。Isaacs综合征与莫旺综合征(Morvan syndrome,MOS)临床表现及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高兴奋性,在发病机理上存在显著的重叠,鉴别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Isaacs综合征临床、电生理、相关实验室
目的:分析475例老年跌倒骨折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跌倒骨折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类型与病程、功能障碍情况、跌倒的时间地点诱因、骨折分类、其它合并症、围术期并发症等,进一步研究围术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老年骨折合
目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之一,较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出血。既往大多数研究涵盖颅内大多数部位动脉瘤,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混杂因素的干扰,本文通过收集破裂与未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DSA(三维脑血管造影)或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对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与形态学因素
目的:明确真实世界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不明原因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现状,分析2型糖尿病对此类不明原因卒中患者长期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河北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百草枯中毒并发肺部病变的患儿,肺部病变发生的性质、时期、早期危险因素,继而为百草枯中毒患儿的诊治水平和肺部病变的发生进行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回顾性资料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且明确诊断的23例百草枯中毒患儿住院病历及电话随访信息。收集患儿入院时早期的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至血液净化时间。收集
目的:(1)探究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炎性狭窄-闭塞中的作用;(2)探讨3.0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炎性狭窄-闭塞和/或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渗透性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神经内科结合各种资料怀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但尚未确诊的患者36例,行3.0T HR-MRI及
目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索PACNS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可能的新认识。方法:对于21名于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三种常见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临床特点;比较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患者的异同;分析AE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依据抗体种类分为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GABABR)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
目的:探讨遗传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遗传特点及预后。方法:1.收集近5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消化肝病专业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及肝功能资料,符合标准后纳入观察组,并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行UGT1A1基因测定,并对患儿进行随访。2.病例纳入标准:年龄大于1个月,间接胆红素大于51.3umol/L(正常值3倍)。依据黄疸病史;肝功能以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为主,直接胆
目的: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肺炎住院儿童的病原构成以及各病原体的流行特点,并对ADV进行基因特征分析,为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基础资料以及科学防控依据。方法:1.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在河北省某儿童医院收治的444名14岁以下住院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登记患者的病例信息,采集其肺泡灌洗液标本,采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29种呼吸道病原,分析各病原的流行病学特征。2.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