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探讨美他多辛对大鼠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机理。研究美他多辛对大鼠肝组织CYP2E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00±10 g,分笼饲养,每笼5只。在室温及湿度稳定条件下,按昼夜时程,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适应性饲养1 w后,随机分为3组。①酒精性脂肪肝组(简称脂肪肝组),40%(v/v)乙醇,剂量8g/(kg·d),每日分2次灌胃,间隔8-9 h,灌胃4 w。自第5 w开始,将乙醇浓度增至50%(v/v),灌胃至8 w。②酒精性脂肪肝预防组(简称预防组),乙醇灌胃时间间隔及频率同期脂肪肝组,乙醇灌胃同期灌服美他多辛300 mg/(kg·d)。③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按乙醇灌胃间隔及频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灌胃8 w后,腹部备皮,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后,将全部大鼠麻醉,打开腹腔,迅速取出肝脏,洗净所带血液,观察肝组织大体形态,颜色;取肝舌叶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RT-PCR测定肝组织中CYP 2E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以检测酒精对雄性酒精性肝病大鼠的CYP 2E1的表达的影响,以及美他多辛是否对雄性酒精性肝病大鼠CYP 2E1的表达有干预作用。结果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过程中,脂肪肝组有2只死亡,均为酒精误吸入气管所致;预防组有2只死亡,1只为酒精误吸入气管所致,1只为肺部感染死亡;对照组无大鼠死亡。肝脏影像学变化对照组10只大鼠肝脏B超检查示肝脏包膜光滑,回声均质,血管纹理清。脂肪肝组8只大鼠B超检查示肝脏回声稍密、稍强,血管纹理不清;预防组肝脏8只大鼠B超下示肝脏回声稍密、稍强,血管纹理较B组显示清晰。肝组织形态及病理学变化对照组大鼠肝脏为鲜红色,边缘锐利,表面光滑,切面无颗粒感;脂肪肝组、预防组肝脏形态变化相似,均有体积的增大,切面油腻。脂肪肝组肝脏颜色呈暗黄色,预防组肝脏颜色较脂肪肝组浅,但比对照组深。光镜下观察,①脂肪肝组: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点状肝细胞坏死,呈酒精小体,肝窦略显狭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肝腺泡3区明显,汇管区可见淋巴、单核细胞浸润;②预防组:镜下观察,与脂肪肝组肝细胞相比肿胀程度减轻,气球样变少,酒精小体较脂肪肝组少,肝细胞脂肪变较脂肪肝组轻;③对照组:大鼠肝小叶完整,轮廓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肝窦清晰可见,肝索排列整齐,肝小叶汇管区基本结构清晰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CYP 2E1蛋白表达①脂肪肝组:棕黄色颗粒表达明显增多,且分布呈一定规律性,多集中在肝腺泡3区,门静脉周围向1、2区扩展,与脂肪变分布一致;②预防组,肝组织CYP 2E1表达水平介于对照组与脂肪肝两组CYP 2E1表达水平之间;③对照组:CYP 2E1表达仅见于中央静脉周围区,主要表达于肝腺泡3区,肝细胞膜及浆均可见其表达。应用image proplus 6.0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CYP 2E1的表达进行灰度值分析,脂肪肝组,预防组较对照组,CYP 2E1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脂肪肝组较预防组,CYP 2E1表达增多,(P<0.05);应用捷达801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的CYP2E1mRNA的表达进行灰度值分析,脂肪肝组,预防组较对照组,CYP 2E1m 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脂肪肝组较预防组,CYP 2E1m RNA的表达增多,(P<0.05)。(r=0.855,P<0.011。结论通过给大鼠连续灌服酒精导致大鼠肝组织脂肪性病变,经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影像学检测表明本实验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CYP 2E1的增高成正比,且CYP 2E1参与了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CYP 2E1参与了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其表达的上调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成正比;美他多辛可以通过有效的抑制CYP 2E1mRNA基因的表达的上调,降低CYP2E1的表达水平,影响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有效的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并对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