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大手术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已成为目前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负担。脓毒症现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脓毒症的病死率高,预后差,但对于影响脓毒症预后因素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究竟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因素更为重要,目前还是缺乏系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2001年关于全身性感染定义国际会议所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13人,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一般项目:性别、年龄、有无慢性疾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②器官功能评价:确诊脓毒症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GCS评分,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有无器官衰竭,病原学培养,给予的治疗措施等;
③检测的生化指标:氧合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乳酸(La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EA),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死亡组和存活组各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各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并对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死亡组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心肺复苏(CPR),合并真菌感染,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死亡组血小板严重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抗凝治疗的使用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同存活组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不同(P<0.05)。死亡组TBiL,Lac,ALT,AST,PT数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PLT,ALB数值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本次调查脓毒症的病死率为46.95%,同国内外报道的病死率相当。.影响脓毒症预后的主要因素可能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合并真菌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合并AKI,进行抗凝治疗相关。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合并真菌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合并AKI,可使脓毒症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显著增加,是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使用抗凝治疗可降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发生,是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