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选择黑林5号杨(P.psuedo-simonii×P.nigrα×P.nigrαC L.‘A5’)、黑林3号杨(P.psuedo-simonii×P.nigrα×P.nigrαC L.‘HeilinⅢ’)和中绥杨(P.deltoides×P.cathangana)三种抗冻性不同的杨树为实验材料,在秋季杨树尚未进入休眠期时进行温度骤降处理,观测了秋季温度骤降对不同抗冻能力杨树叶片的膜透性以及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三种杨树叶片的膜透性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增大,三种杨树叶片在轻度的温度骤降时膜透性的变化并不明显,但随着温度骤降程度的增强,膜结构会受到严重破坏,膜透性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中绥杨叶片的这种变化最为明显,黑林5号杨叶片的这种变化并不大。这说明黑林5号杨叶片细胞膜对低温伤害的自我保护功能最强,黑林3号杨次之,中绥杨最弱。温度骤降处理后,三种杨树叶片中的总酚、黄酮、木质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研究也发现抗冻性较弱的中绥杨叶片中的总酚和木质素含量较低。叶片中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因杨树的抗冻性差异而不同,抗冻性较弱的中绥杨叶片中的缩合单宁含量始终低于抗冻性较强的黑林5号杨和黑林3号杨叶片中的缩合单宁含量,并且在温度骤降时抗冻性较弱的中绥杨叶片中的缩合单宁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在实验后期外界温度较低时,黑林5号杨和黑林3号杨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骤降程度的加强显著升高,抗冻性较弱的中绥杨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无明显变化,且中绥杨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一直高于黑林5号杨和黑林3号杨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三种杨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温度骤降呈上升的趋势。且在外界温度自然下降的2天中,抗冻性较强的黑林5号杨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抗冻性较弱的中绥杨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