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伴随着养殖方式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养殖业正逐渐从小规模分散饲养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据世界肉类组织(INTERNATIONAL MEAT SECRETARIAT)公布的数据,中国畜禽肉类生产量约占世界生产总量的29%,连续21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逐渐成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2016年农业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已达到38亿吨,但科学处理率不到60%,大量的畜禽粪污随意排放、堆积,对空气、水源、土壤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我国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都在着力解决畜禽粪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畜禽粪污治理。而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并且我国农业养殖区域差异性较大,畜禽粪污治理具有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我国的养殖业畜禽粪污的治理工作还面临着较多问题,各地的治理措施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四川省邛崃市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与邛崃市2户规模在300头以上的养猪场、1户规模在2000头以上的养牛场,6户面积在300-2000亩的大宗粮食专业种植大户、8个抽粪合作社的负责人以及邛崃市农林局经济作物科的相关干部的深入访谈,全面的获取了邛崃市畜禽粪污治理的资料与数据,并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的四要素分析框架,从邛崃地区所拥有的种养殖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入手,分析了邛崃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模式及其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中粪肥市场主体的成本收益以及政府作为,探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粪污治理中的作用,总结邛崃市的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路径。研究表明,1、邛崃市所采用的粪污异地循环利用模式有效的治理了畜禽养殖粪污,取得了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益。2、粪污治理市场的有效作用以及粪污治理中的有为政府是邛崃市粪污异地循环利用模式成功的关键。3、比较优势是邛崃市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形成的先决条件;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邛崃市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政府的”因势利导“推动了邛崃市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4、邛崃市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遵循了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根据资源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选择最优治理方式的路径。针对邛崃市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制定统一的粪肥质量标准,提高粪污治理水平;第二、灵活制定补贴标准,简化审批手续;第三、推进合作社蓄粪池修建,提高蓄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