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全球第一位,一直是影响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鸢尾素(Iris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由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FNDC5)通过蛋白酶水解后产生的肌细胞因子,具有加速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和提高能量消耗的功能。已有研究表明,Irisin在人体多个组织及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及骨肉瘤等,近年来,Irisin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Irisin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检测Irisin在肝癌组织、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Irisin对肝癌细胞的作用,以期为寻找肝癌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及早期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目的: 明确Irisin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肝癌患者血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是否具有差异。进一步探讨Irisin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1.收集20对肝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收集20例肝癌病人及15例查体中心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组织及血液标本处理后-80℃冰箱保存备用。 2.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20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risin的表达水平,同样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和正常肝细胞株LO2中Irisin的表达水平。 3.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20例肝癌病人及15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risin的含量水平。 4.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risin(0.625nM,1.25nM,2.5nM,5nM,10nM,20nM)培养不同时间(12h,24h,36h,48h)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5.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Irisin处理细胞后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6.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risin处理细胞后对肝癌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结果: 1.Irisin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肝癌病人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Irisin表达无显著差异。 3.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Irisin培养一定时间均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其中Irisin浓度为2.5nM培养24h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4.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Irisin作用于肝癌细胞后能显著增加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过Irisin处理后,肝癌细胞凋亡数目降低,细胞周期阻滞在S/G2期增加,G0/G1期显著减少,进一步说明Irisin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结论: 1.Irisin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Irisin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小结:Irisin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在肝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可能跟Irisin在血液中存在形式改变有关,另外,Irisin在细胞水平显著促进肝癌细胞HePG2增殖、增加迁移能力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这一特点可能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