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女性中居第四位,在我国为第三大高发肿瘤.虽然规范的手术切除癌肿,彻底清扫胃癌周围淋巴结,并辅以术后化疗,较单纯的胃癌切除术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预后仍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复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具有诱导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生长因子,研究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采取相应方法阻止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对减少胃癌患者的转移、复发,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材料: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切除,取得的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标本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3岁,所有病人术前均没有接受过放化疗。胃窦癌38例、胃底癌12例、胃体癌10例。肿瘤大小根据肿瘤原发病灶表面的最大径判断。肿瘤直径≤2 cm 2例、2-5 cm 49例、≥5cm 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判定肿瘤分化程度、具体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病理评估参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分类。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34例、印戒细胞癌5例,T1期2例、T2期20例、T3期29例、T4期9例。肿块整体切除后立即取原发灶及距肿瘤边缘5cm以上癌旁胃组织各两片,欲行RT-PCR组织经初步液氮研磨后置于液氮罐中(-160℃)冷冻保存。欲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切片备用。实验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新鲜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胃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淋巴管密度(LVD)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胃癌组织中VEGF-C mRNA阳性率为63.33%(38/60),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中的26.67%,且胃癌组织较癌旁胃组织更高量的表达VEGF-C mRNA(P=0.000)。2.胃癌组织、癌旁胃组织中的VEGF-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VEGF-C蛋白在胃癌组织与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0)3. VEGF-C蛋白阳性表达组,VEGF-C mRNA含量较VEGF-C蛋白阴性表达组高(P=0.000)。4.胃癌组织中的LVD为37.97±3.68,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中的12.66±1.3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5.胃癌边缘区的LVD为39.57±7.28,明显高于胃癌中心区21.53±3.1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6.胃癌边缘区LVD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00)。而胃组织边缘区LVD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分型、浸润深度、及肿瘤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 VEGF-C mRNA及VEGF-C蛋白高表达与LVD增高密切相关。结论1. VEGF-C mRNA及VEGF-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2.胃癌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管生成,新生淋巴管主要在癌肿边缘区。3. 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