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单次血液透析左心室功能已有较多报道,但对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应用实时三平面(Real-timeTriplane)自动功能成像(Automated Function Imaging,AFI)评估尿毒症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有无改变,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评估左室心肌形变的价值及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为临床评估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 (1)分别选择自2012年10月以来均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32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制订的CKD5期诊断要求(肌酐>707umol/L,肾小球率过滤<10ml/min);窦性心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每一周3次,每一次4h。(2)经知情同意后对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被检查者取左侧卧位。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使用GE Vivid E9超声仪,选择M5S探头,频率为1.7-3.3MHz。采集并存储胸骨旁长轴切面、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用双平面辛普森法测量LVEF。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采集存储心尖五腔主动脉频谱,通过主动脉频谱校准主动脉瓣关闭时间(AVC)。②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检查:4V探头,频率1.7-3.3MHz,进入三平面模式,采集并存储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进行分析,屏幕会上出现心尖四腔、两腔、三腔3个切面,进入AFI模式,将取样标记放置于二尖瓣环和心尖3个点的左室心内膜面。系统自动追踪感兴趣区的心肌运动,显示室壁各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和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及相应的牛眼图、曲线图。(3)所有患者均于初次透析前3天内、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当次透析后12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透析前和透析后IVST、PWT、LVDd和LVMI均显著增加(P均<0.05),LVEF明显减小(P<0.05)。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1个月LVDd和LVMI明显减小(P均<0.05),透析后3个月IVST、LVDd、PWT和LVMI明显减小(P均<0.05)。与透析后1个月比较,透析后3个月LVDd、LVMI进一步减小(P均<0.05)。(2)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GLS和所有节段RLS,透析后3个月GLS及部分节段RLS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GLS和部分节段RLS增高(P均<0.05)。与透析后1个月比较,透析后3个月GLS和部分节段RLS进一步增高(P<0.05)。(3) GLS与LVMI呈负相关(r=-0.547,P<0.01),与LVEF呈弱正相关(r=0.252,P<0.01)。 结论: 1.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可以早期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长轴收缩功能的异常。 2.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即使射血分数正常,但左室各节段的整体和局部心肌长轴应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3.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其纵向应变较透析前明显增强,提示血液透析使尿毒症患者的左室功能得到部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