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从提供基本的移动语音、短消息等低速数据业务发展到如今移动宽带所支持的各种高速无线上网、娱乐、计算与移动信息服务。在各种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上,用户的地位日益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通信系统也逐渐显现。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用户想要摆脱时间和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只拥有一部电子设备,多终端上网与通信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趋势。如何解决多终端设备同时同地接入网络而且不受时间与地点场所的限制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现有的无线高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可以将支持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解决多终端同时接入网络的问题。但Wi-Fi接入点的位置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灵活性,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有局域性。在Wi-Fi热点还没有普遍部署的今天,移动无线上网设备(Mobile Wi-Fi,后简称Mi-Fi)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缺陷,为用户享受随时随地的Wi-Fi服务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可观的数据传输速度。新设备的引入在对原有网络拓扑补充的同时也将导致原有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增加新的链路类型,增加新的接入点以及发射设备,导致了更复杂的干扰共存结构。新设备既是干扰源也是被干扰者,因此有可能引起整个宏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对引入新设备后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共存进行研究。本文对引入Mi-Fi设备后TD-LTE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宏蜂窝系统吞吐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两者在相邻频段共存可能产生的干扰问题,其次对干扰链路,干扰来源作了分析,再者通过确定性分析方法对两者的隔离度做了理论计算,然后设计了室内部署的场景和室外部署的场景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两种场景进行了整体的系统级静态仿真,得出相关的仿真实验结果。最后通过分析由仿真程序输出结果与确定性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给出了引入新设备后的一些共存建议包括隔离度,射频参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