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型聚合物和β-环糊精功能化离子型材料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离是高耗能的化工过程,设计开发高性能的分离材料有望提升分离过程的效率。离子功能化的分离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分子识别能力强等特点,已在分离领域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离子型分离材料往往难以兼具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离子密度,且分离应用场景受限于材料的物理形态和性能。针对离子型有机大分子分离材料合成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发展新型合成策略,构建了一系列兼具高比表面积和高离子密度的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超交联多孔聚合物;从天然环糊精出发,设计合成了环糊精功能化的室温离子液体和聚离子液体膜;并探索了这三类离子型有机大分子材料在分离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季铵化和傅-克烷基化多重反应的超交联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微/介孔结构和丰富离子位点的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超交联多孔聚合物,研究了单体和交联剂的结构、合成方法对孔结构和离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中芳环结构的引入可以增加反应中傅-克烷基化的位点,并作为供电子基团减弱咪唑阳离子的拉电子效应,对成孔非常关键;采用结构中含有多个芳环且刚性更强的交联剂可以得到更加规则的孔结构,并显著提升聚合物的氮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容。此外,采用不同溶剂的两步合成方法可以增加聚合物骨架中的离子密度。利用该交联策略得到的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超交联多孔聚合物,比表面积并未随着离子密度的增加而有明显下降,比表面积高达972 m2·g-1的同时,可交换离子密度为 0.36mmol·g-1。考察了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超交联多孔聚合物对柑橘精油中多种含氧萜烯的吸附容量,研究了这类材料对模型精油的脱萜性能,通过量化计算的方法揭示了萜烯/含氧萜烯与吸附剂相互作用的差异,并考察了该类材料对苯甲醛/苯甲醇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芳环取代咪唑类离子超交联多孔聚合物对单组分醇、醛、酮类含氧萜烯均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对柠檬醛的吸附容量高达194.6 mg·g-1,是活性炭的两倍。模型精油脱萜中,该类材料对含氧萜烯的吸附容量可达141.1 mg·g-1,吸附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多孔聚合物和商业化的吸附剂。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剂中的离子位点与含氧萜烯之间可以形成较强的多重氢键相互作用,与芳樟醇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高达-88.3 kJ·mol-1。此外,离子型多孔材料对苯甲醛有很高的吸附量,对苯甲醛/苯甲醇的分离选择性在37.2~94.2之间。通过采用体积庞大且结构不对称的阴阳离子的策略,构建了一系列β-环糊精功能化室温离子液体,研究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流变学性质,考察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对碘单质及脂溶性染料的萃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该策略显著降低了离子衍生化环糊精大分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尽管β-环糊精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分子量高达7.4~11.1 kDa,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至-20~-45℃。这类离子液体在室温下是粘稠的液体,加热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流变学研究进一步确证了其液体的性质。PEG功能化阴离子的两亲性使得这类大分子离子液体在亲水和疏水溶剂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并且,该类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时,不仅具有常规小分子量离子液体液程宽,热稳定性好的优点,对碘单质和脂溶性染料也展现出了较好的液-液萃取性能。采用氨气催化氰基成环的策略,制备了β-环糊精聚离子液体自支撑膜,利用小分子对照组探究了成膜机理,考察了交联时间对膜机械强度的影响,初步探索了环糊精聚离子液体膜在分离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咪唑鎓缺电子基团对氰基具有活化作用,室温条件下,氨气催化生成三嗪环骨架将环糊精离子液体单体交联,不需要基底或添加高分子成膜剂即可成膜。这种自支撑膜耐水及有机溶剂,热稳定性良好,环糊精含量高达36wt%,可用于制备含有丰富微/介孔的铁掺杂炭膜。当交联时间较长时,环糊精聚离子液体膜表现出硬而强的拉伸特性,最大的抗拉强度0.725 MPa,杨氏模量19.8 MPa。研究表明,环糊精的加入可以改善聚离子液体膜材料对乙烯/乙炔的渗透率,对乙炔的扩散系数提升了 15.9倍;此外,这类膜材料在甲苯/正庚烷分离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使社会经济的结构和国民消费模式得到优化调整,同时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电子商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将商品全天候、全球范围内点对点送达目的地,这种速度和态势给传统物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下,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以不同类型的运营模式来适应和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在2020年的年初之时,我国突然爆发了一轮传染性极其强烈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该种爆发感染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的31个省份在此时刻均启动了当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卫生1级预案,自中央政府到地方出台了多项针对性的地方防疫政策,同时在全国各地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疫情防控。一方面要确保中央的财政资金拨付款项到位,同时要确保高效的资金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使用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俄罗斯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移植法,将发光蘑菇的几个基因转移到烟草的DNA中,首次培育出在夜间可以发光的植物。有关专家指出,末来发光植物可用来装饰房屋和公共场所,因此该项科研成果具有很好的商业用途。多年来,科研人员一直试图从萤火虫、细菌中移植发光基因来培育发光植物,但一直未取得成功。而俄罗斯科研人员2年前研究蘑菇的生物发光时发现,发光是
期刊
为解决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本文对粤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社会关注与帮扶等层面上均有改善空间,政府、社会、学校与家长必须多方共同努力,而且改变孩子长期不能与父母相见的现状是问题解决的根源。
<正>深海生物发光,照亮了海底;萤火虫发光,点缀了夜空。但是,从未听说哪种植物能自己发光。三十年前,科学家们曾尝试把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插入植物体内,结果真的得到了会发光的植物,只可惜效果不太稳定,发光时间非常短暂。一项于2020年4月27日发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为我们介绍了最新款的人造发光植物,发光效果可持续终生。
期刊
磷(P)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显著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土壤P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岩石风化与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利用土壤时间序列研究成土过程,并探讨这一过程中土壤P的动态变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这一方向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土壤时间序列的类型和利用土壤时间序列开展土壤P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1)在建立土壤时间序列时,应该更加关注土壤的发育程度,明确驱动土壤发育的主
化学史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承载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德育等多样化教育功能.基于化学史教育功能的解析,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凸显化学史素材教育功能的3条教学策略:1.围绕化学核心知识设置驱动性问题,凸显化学史知识取向功能.2.以科学研究历程为路径,创设真实情境,凸显化学史思维、方法取向功能.3.以时代背景为指引,凸显化学史德育取向功能.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都对安徽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希望,强调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关键靠创新。安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创新作为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
期刊
<正>荷兰花卉产业源于舶来,兴于本土,辐射全球,始终以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在供求两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体现了“开放、创新、共享”的经营理念花卉产业被誉为现代农业中的“黄金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各种花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花卉产业对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具有持久带动力。荷兰花卉在全球市场上独占鳌头,其高度组织化的产业模式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市场体系构建经验,对中国贯彻落实“三高一新”,促进产
期刊
研究目的:体育课是学校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根本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一文中提到要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体育课程衔接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至关重要,我国体育课程衔接还有很大问题,将教育部颁布的各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讨,总结发现各学段课程目标几乎一致,学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