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畅销小说《海狼》不仅是一本海洋小说,更是一部极具现实特色的著作。伦敦在《海狼》中把社会大舞台搬到了“魔鬼号”这个微型社会里,并将人物设定在镀金时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探索“魔鬼号”中的底层劳动人民在历史洪流中被压迫、反抗最后妥协或被毁灭的一生。本论文主要运用斯蒂芬·格林布莱特的“颠覆”和“抑制”理论去分析作品中人物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以及最后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抑制的悲剧结局。颠覆是指对权力和主流意识的颠覆。如果这种颠覆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威胁,那么它就会被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抑制。论文首先分析了镀金时代下“魔鬼号”这个微型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船上的统治者拉尔森是一个兽性化的资产阶级代表,“魔鬼号”上主流意识形态是接受资产阶级海狼拉尔森的统治并维护他利益的思想体现。灌输资产阶级的拜金思想和统治者海狼拉尔森的暴力手段是作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两种方式。《海狼》中在资本主义拜金思想的压迫下水手们异化成了用来获取利益的劳动机器,文学评论家卫登在拉尔森用暴力作为统治手段中,饱受暴力对精神和肉体的摧残。论文随后分析了三个主要人物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水手钟森和里奇作为这个微型社会里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渴望能够被平等对待,不愿被物化成劳动机器。他们漠视资产阶级的金钱诱惑、并试图刺杀资本家海狼拉尔森。而卫登他坚持自己的非暴力信念,渴望追求人性之美。但在镀金时代下的“魔鬼号”上,他们都被视为颠覆者,因为他们的渴望诉求与当时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相违背。三个人物最终都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抑制。钟森和里奇被船上的其他成员孤立,被迫向海狼和解,但仍被资本家海狼残忍杀害。卫登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背叛了钟森,背弃了自己的信念,最后却还是无法在“魔鬼号”立足,成为了逃亡者。在镀金时代,很多人都想摆脱主流意识形态对自己的压迫和束缚,但在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力量面前,他们的反抗不堪一击,并且最终都会被强大的意识形态所抑制。伦敦通过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镀金时代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困境的深刻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