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的确定是公司决策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和公司的总价值,而且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因此,资本结构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经济理论在资本结构领域的运用,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结构理论也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都是以市场经济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研究背景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中国,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是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展开的,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变得愈加地迫切,另一方面也为资本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决定因素以及它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对资本结构理论做了简要的概述,为下文做必要的理论铺垫;然后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通过与发达国家市场的上市公司和我国上市公司的比较,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总体还处于较为不合理的水平;通过实证研究773家上市公司,以及458家制造业公司、36家房地产业公司、3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公司,分析其资本结构与xd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点提出建议和政策。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负债融资比例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是积极的。在一定范围适当的提高负债融资比例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好的影响。
(2)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大。这点与资本结构理论不是很一致,但是仍然反映出所有者缺位现象还是存在的。
(3)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法人股股东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发挥了他们在公司治理中应起到的积极作用。
(4)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关系不大。流通股股东往往短线心理严重,不关心公司的经营,因此其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无明显影响。
(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权结构适度集中,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太高,大股东之间能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