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室首次发现血竭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强抑制作用,若以拜尔公司生产的降糖药物拜糖萍有效成分(Acarbose)作对照,血竭的抑制活力远高于拜糖萍,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潜在的新一代降糖药物,但至今对血竭降血糖有效成分的研究尚未有人报道.本课题以对Ⅱ型糖尿病有确切疗效的中药血竭作为研究对象,在血竭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的大量实验研究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高效液相制备色谱以及经典的硅胶柱层析技术,并与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技术(bioactivity-guided isolation)相结合,分离提取血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从而为新一代降糖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潜在经济效益.本课题探讨了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及夹带剂对血竭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影响,建立了血竭有效部位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最佳工艺路线,该工艺为:萃取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MPa和40℃;解析釜Ⅰ压力和温度为7MPa和60℃;解析釜Ⅱ压力和温度为6.4MPa和40℃;CO<,2>流量为30Kg/h;时间为2小时,夹带剂甲醇比例为10﹪.研究表明,该工艺路线简单可行,萃余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比血竭全粉提高了29.8﹪,从而为血竭有效部位的大规模工业化分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通过对血竭各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和相应酶抑制比活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筛选确定了血竭降血糖有效组分,并应用硅胶柱层析、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提取得到该有效成分单体化合物,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该化合物为一种新型的未知物质,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借助理化分析和波谱解析,可判断该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初步确立了其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