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棘腹蛙(Paa boulengeri),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人为的滥捕滥杀等因为,导致棘腹蛙野生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目前棘腹蛙的人工养殖只限于山区仿生态养殖,未形成规模,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要。弄清楚不同生态因子对棘腹蛙繁殖的影响,以及利用其他水源在平原地区开展棘腹蛙人工养殖,是解决棘腹蛙规模化养殖以及保护棘腹蛙野生种群的重要环节。
本论文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煤炭坝镇棘腹蛙繁育中心中内完成,主要探讨棘腹蛙繁殖生物学以及人工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影响棘腹蛙繁殖的4种生态因子进行对照实验,从而总结出棘腹蛙繁殖期最合适的生态环境;通过对人工繁殖与自然繁殖的对比得出棘腹蛙合适的繁殖对策;又通过对棘腹蛙人工养殖池的改建,从而达到规模化养殖棘腹蛙的目的。
第一部分讨论了4种不同生态因子对棘腹蛙繁殖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繁殖期棘腹蛙最适水温为21~23℃;光照因子对棘腹蛙繁殖的影响不大,繁殖期只需借助自然光即可;水体含氧量对棘腹蛙产卵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当水体含氧量在3以下时,受精率与孵化率会显著低于水体含氧量在4以上的;投喂人工饵料能显著提高棘腹蛙生长率,但因部分棘腹蛙很难被驯化,导致死亡率过高。投喂环毛蚓和蚕的棘腹蛙组体重增长率要高于投喂黄粉虫的棘腹蛙组,证明4中实验饵料中最合适的饵料为环毛蚓与家蚕。
第二部分讨论了繁殖期棘腹蛙饵料系数与成长系数。结果表明:繁殖期内棘腹蛙摄食率经历了“高-低-高”三个阶段,其中出蛰时摄食率为5.4%左右,繁殖高峰期5月~6月棘腹蛙的摄食率出现明显下降,之后摄食率逐渐回升。而棘腹蛙体重在繁殖期经历了“慢-快-慢”三个阶段,于摄食率基本对应,在繁殖高峰期体重增长缓慢。体长在繁殖期增长率变化不大。
第三部分讨论了冬眠对棘腹蛙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冬眠关系较大,经历冬眠的雌性棘腹蛙在产卵时的成熟系数大于未冬眠的,但雄性棘腹蛙性腺的成熟系数与冬眠与否关系不明显。经历冬眠的棘腹蛙产卵量和绝对怀卵量均多于未冬眠的棘腹蛙。
第四部分讨论了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受精繁殖与自然繁殖之间的关系,以及繁殖期间棘腹蛙行为观察,并得出结论:人工催产繁殖适合规模化养殖棘腹蛙;繁殖期棘腹蛙雌蛙与雄蛙在静止、跳跃、转向、捕食、爬行行为出现频次差异不显著(P>0.05),而侵占、驱赶、打斗行为出现频次差异显著(P<0.05)。
第五部分介绍了棘腹蛙人工种蛙池的建设、繁殖期间种蛙的饲养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