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作品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批判基点上的“现代启蒙”,二是在现代批判基点上的“现代主义”。现代性是一种理性精神,是“学者和批评家对于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在理论层次上所做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1]在现代化的今天,从现代性的角度来阐述和解析文学作品是近十几年来文学批评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现代性这一视角来解析余华的创作,打破了以往对余华作品研究中阶段性的划分和单一主题的阐释,从宏观上将余华的创作与文学的现代性相关联。文学的现代性是一种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既体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上,又体现在对现代的批判上。文学作为人文知识分子进行社会关怀的主要手段,其主要职能就是要批判社会上的不公正。今天,依然有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因素。因此,自五四以来的现代启蒙的传统不但没有结束,反而正在继续进行着。此外,现代社会在自身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西方通过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已经有了诸多展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虽然薄弱,但不同时期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现代文明的书写也反映了各类“现代文明病”,从而表现出一种反现代的倾向,实际上这种反驳并不是真正地反现代,而是通过现代性中的人文理性来纠正和软化现代性中工具理性的负面作用。因此,为了发展现代化,文学承担着双重职能,一方面为现代化扫清障碍批判传统;一方面又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批判现代,使现代在发展中不至于偏离理性的轨道。从现代启蒙这个角度来讲,余华作品中的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对国民性的批判与思考显然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并且发展和深化了现代启蒙的五四传统。同时,他作品中对文明社会的反思和焦虑又延续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通过对现代文明的反省,我们可以完善和健全人文理性。<WP=3>在现代性这一主旨下,余华进行着双重思考和批判:批判传统是为了呼唤文明和理性;反思现代是为了完善现代性。这就是余华作品的价值所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余华作品的分析,探析他作品中的现代性品格,给予一定的历史定位,并阐发出这种现代性对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