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抗生素问世以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层出不穷,但至今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仍然占医院感染的最大比例。降低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可以减轻患者心里压力,促进患者恢复,进而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花费。因此,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每个外科医生所面对的长期任务。目的观察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线、负压引流管对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并通过样本比较分析导致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预防及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与方法:系统性回顾和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76例,建立数据库,将数据按照是否使用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线、负压引流管拆分为空白组、对照组1(薇乔线、普迪思线)、对照组2(薇乔线、普迪思线、皮下负压引流管),然后按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否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分期等因素对三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校正(P<0.05),后配对设计,行统计学卡方检验。再将空白组数据依据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否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分期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变量引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后采用逐步向前法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本实验参考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诊断手术切口是否感染。根据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后使用统计学分析,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感染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与对照组2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优于空白组;对照组2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对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优于对照组1。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体重指数>28,伴有低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减少、手术时间>180min可能更容易导致是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性别、肿瘤分期、开创保护器的使用在本实验中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率,但并非明确因素。结论: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肥胖及手术时间均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可吸收缝线(抗菌薇乔线及普迪思缝线)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联合使用皮下负压引流管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竖井开挖速度主要受限于出渣速度,垂直提升运输渣土不仅速度慢,且垂直提升安全风险高。针对硬岩地层,采用"漏渣法"施工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措施为渣土下漏创造通道,让渣土在重
求解相变热传导问题的简易法——热阻法,具有一阶精度。在热阻法求解中作了热流集中于相变界面释放的假定。举例求解了一维半无限体和圆柱体的凝固问题。
反拨作用,通常用来表达考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测试反拨作用的认识,在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需穿越六盘山东侧小关山低中山区,沿线地形复杂,滑坡、断层、泥石流、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发育,且沿线环境敏感点众多。文章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区域环
1.选地 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pH值为6—7且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