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微孔碳限域硫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由于有着高的理论容量(1675 mAh g-1),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酯类电解液具有较高的沸点,低的成本和高的氧化电压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优势。然而,硫正极材料与传统酯类电解液并不兼容。因此,发展兼容传统酯类电解液的硫正极材料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立足于建立自活化、无活化体系,低成本、简单、可控的一步合成方法制备极微孔碳,完成了对于微孔碳特定孔径(d<0.7 nm)的调控,作为载体实现了硫正极材料在酯类锂硫、酯类钠硫的应用。同时我们研究了不同限域硫正极材料在酯类、醚类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实现了酯类电解液中Ge-S电池的应用,为酯类电解液兼容的硫正极材料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发展目标。此外,我们实现了亚稳相丫-硫的合成以及γ-硫在酯类、醚类电解液中电化学行为的探究。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简单高效的自活化合成体系,原位一步碳化酒石酸碱盐法合成微孔碳,通过对碱金属配合物前驱源的优化选择和过程分析,实现了微孔碳结构(0-2 nm)的选择性调控合成,并进一步揭示极微孔比例与酯类锂硫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在酯类电解液中,碳硫复合物在电流密度为1C的情况下,循环600圈后仍维持616.3 mAh g-1的放电容量。阐明了酯类锂硫窄化亚纳米限域的思路,实现了电化学性能的提升。2.发展了无活化策略制备极微孔碳,一步碳化聚合物PVDF的方法,快速、便捷、有效地制备出极微孔碳。相比于传统活化的方法具有无需活化剂、操作步骤少,高温处理腐蚀性小、孔容大,比表面大,亚纳米孔径范围窄等特点,在电流密度2 C的倍率下,500圈循环以后仍然保持了 508 mA h g-1的容量,与初始容量相比保持了 81.2%。该策略的提出不仅满足了合适载体的要求(窄的孔径和大的孔体积),而且可以推广到其他金属-硫电池,使其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3.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限域硫电极材料分别在酯类、醚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囊括了现有所有体系的锂硫电池电化学平台,提出了表面处理对电化学行为的重要性,为以后合成兼容酯类电解液的硫电极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我们组装了在酯类电解液中Ge-S的全电池,在1C的电流密度下,Ge-S电池在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然稳定在418 mA h g-1,并且库仑效率稳定在100%,为进一步制备高能量密度的全电池做了大胆的尝试。4.从物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合成γ相的硫的新方法,首次揭示了亚稳γ相硫在酯类、醚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单斜相的硫并不能产生单平台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酯类电解液中也存在不兼容的现象,为硫正极材料在酯类电解液中的兼容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从系统时间响应谱分析的角度研究转子碰磨故障的识别和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尺度奇异谱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转子碰磨模型,并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碰
装配式建筑以其工业化、绿色化的特点,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其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对装配式建筑的优
随着阜阳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能否满足未来人口的需要日益引起普遍关注。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方面着手,在分析两者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
对榆社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地形地貌、气象要素、河流水文、观测站网等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12个预测单元和6个节点,选取近10 a来的7场次典型暴雨洪水,应用双超水文模型,
<正>美国是典型的"屁股文化",强调"亲兄弟,明算账",强调对契约的尊重,所以艾伦尽管退出对微软的管理,但仍然随着微软帝国的崛起成为和盖茨比肩的超级富豪;而中国则是"面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