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硫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泰安)进行,采用品种、氮、硫三因素不完全正交设计,供试品种为烟农19和汶农6号,研究高产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氮、硫营养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氮硫互作对小麦开花后茎、叶、籽粒中全硫、可溶性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的影响单施氮肥比单施硫肥有利于小麦开花后叶片中全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的提高,氮硫配施使叶片中全硫和非可溶性硫含量进一步增加,但单施硫肥显著提高两品种小麦开花期叶片中可溶性硫含量,促进烟农19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硫素在灌浆后期迅速向叶外
其他文献
在棉花杂交种生产过程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的三系配套育种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的生产,极大的降低了人工去雄制种的生产成本,更有利于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开花植物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状(CMS)具有母系遗传特征,不能够产生有功能的花粉,败育明显。细胞质雄性不育可由细胞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不匹配所致,且雄性育性能够被核恢复基因(Rf)恢复。CMS/Rf的配套系统对于商业化生产杂交种十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