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表达的意义并不只存在于以声音为载体的单模态话语中,而是分布在具有符号系统的不同模态所形成的多模态话语中。模态配合研究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一部分,主要分析不同模态之间的配合和协同。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话语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教学话语的模态配合情况,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提供详尽、客观的参考资料。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环节作为分析领域,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模态配合研究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绪论中阐明了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准备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本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来源,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等相关背景理论和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为研究框架和研究工具。本章以张德禄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研究框架的讨论为依据,为研究工作确定合适的框架,根据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的分析工作选择了分析软件,并制作标注词汇表;第三部分为模态配合案例分析。本章选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借助ELAN分析软件进行多模态话语的标注和转写,根据标注结果和统计数据,分析案例中各模态的表现情况,并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模态配合关系。第四部分为教学话语模态配合的相关建议。本章根据案例分析情况,对词汇教学话语的模态配合提出了建议:多构建互补关系,避免抵消或矛盾关系。本文研究认为,模态的数量与教学话语的表达效果与之间不具备正相关性模态配合能够影响词汇教学话语的表达效果,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模态间若是互相强化、互相补充的,教学话语的表达就清晰、直观、重点分明、易于理解;模态间若是彼此对立的,教学话语的表达就模糊、抽象、内容矛盾、难以理解。在教学话语中,需要多构建互补关系,并保证其效度;避免形成抵消或矛盾关系,或尽量减少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