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河流自然河湾与人工规则河湾冲刷特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kui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山区河流,较平原河流而言弯道较多,而且由于山区河流河床比降陡,水流能量大,含沙量通常情况下都处于不饱和的状态,从而使得山区河流河床处于冲刷下切的状态;再者由于山区河流所经的地区常常会出现宽窄相间的外形,从而导致河床经常性的发生大幅度的暂时淤积与冲刷。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山区河流弯道处的水流流态以及冲刷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试验以及理论的分析,而河工模型试验就是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之一。河工模型试验能够较为准确的演示天然河流的某些演变过程,并且还能够准确的预测在某一水流条件下河床的发展趋势,确定在此水流条件下天然河流水流流态、水位以及冲刷程度等问题,从而为河道管理和建设设计部门以及沿河公路路堤的设计与防护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县城电站湾改河防洪工程为例,进行了河工模型试验。详述了河工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并且对多种不同的工程方案进行了试验。测量了河道改河段在不同洪水频率下的水流流速、水位以及弯道处的冲刷等特性。分析比较了各种工程方案在各个洪水频率下的水流流速、水位高程以及弯道处局部冲刷深度。通过模型试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同一工程方案,由于弯道处河槽宽度固定,其基本洪水波相似,只是随着流量的增大水位、流速等水力要素有一定的增大;不同改河方案在不同洪水频率下河流弯道外侧呈现出冲刷状态,而内侧则呈现淤积状态,并且弯道半径不同,局部冲刷深度也不同;就防洪标准洪水频率即20年一遇洪水而言,改河的第二种方案即中线方案最有利于防洪泄流,对改造河段上下游的整体河段水流变化影响最小。与此同时,该实验结果也为其他的河工模型的设计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丰富了山区河流河床冲刷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在水池设计中,优化扶壁柱与操作平台(走道板)的相对刚度,可以改善池壁顶部支座条件,有助于优化结构的受力情况,并且有助于减少顶部裂缝的开展。它克服了由于挡土墙顶部相对刚度较小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软件开源运动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开源软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对开源软件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在软件工程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形成了软件资源库挖掘研究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的一句著名的话.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以改变客观世界,所以马克思把他的哲学称作“实践的
<正>例一:潘×,男32岁,药工,初诊1948年秋。主诉:晨间剧咳呕吐已半月。粘痰杂喀,痰多,色白,每晨起床时剧咳呕吐,涕泪交流,如此半小时后徐徐饮白酒小茶杯,痰(?)豁爽,呕亦渐止,易医二人未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为以后诊疗做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34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临
目的考察葛根素衍生物4ac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规律,并用6种数学模型对其释药规律进行拟合。结果以Weibull数学模型拟合较好,体
本文目的是为了提供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机制研究的有效方法,以及提供评价常用纳米颗粒生物安全性所需要的数据,并为其后续毒性机制研究的计量选择以及生物安全性指标识别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