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探讨迷迭香酸衍生物RAA9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2)探讨RAA9是否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发生自噬;(3)探讨RAA9诱导HCT116自噬发生可能的机制。方法:(1)MTT法检测RAA9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2)划痕实验观察RAA9对HCT116细胞迁移的影响;(3)吖啶橙(AO)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泡;(4)细胞免疫荧光观察HCT116细胞
【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迷迭香酸衍生物RAD-5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探究,项目合同编号:Z20180959,项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项目名称:导师引导下的学术期刊论文评价学习小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项目合同编号:JGY2019052,项目来源:2019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项目起止时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迷迭香酸衍生物RAA9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2)探讨RAA9是否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发生自噬;(3)探讨RAA9诱导HCT116自噬发生可能的机制。方法:(1)MTT法检测RAA9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2)划痕实验观察RAA9对HCT116细胞迁移的影响;(3)吖啶橙(AO)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泡;(4)细胞免疫荧光观察HCT116细胞中LC3的表达情况;(5)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LC3、Beclin-1在不同RAA9浓度下的表达情况;(6)Western blot检测RAA9对自噬相关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Raptor、AKT、P-AKT、S6K1、P-S6K1、4eb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MTT结果显示HCT116的细胞活性随着RAA9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时间依耐性;(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RAA9对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耐性;(3)RAA9对HCT116细胞自噬的影响:吖啶橙染色结果提示RAA9可诱导HCT116细胞发生自噬,细胞内自噬泡随RAA9浓度增加而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提示LC3的表达随RAA9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A9可上调LC3及Beclin-1的表达,对细胞自噬有促进作用;(4)Western blot结果提示RAA9能显著下调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Raptor、P-AKT、S6K1、P-S6K1、4ebp1的表达(P<0.05)。结论:(1)迷迭香酸衍生物RAA9可以明显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及迁移;(2)迷迭香酸衍生物RAA9可通过上调LC3、Beclin-1来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发生自噬;(3)迷迭香酸衍生物RAA9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发生自噬可能是依赖抑制PI3K/AKT/mTOR通路活性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复发时血清甲胎蛋白不一致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细胞癌,并且初始血清AFP≥400ng/m L或AFP≤20ng/m、术后随访均出现复发的患者。术前血清AFP≥400ng/m L定义为阳性组,术前AFP≤20ng/m L为阴性组。在阳性组中,术后复发时AFP2
背景:下睑袋整复术是最流行的美容方法之一,可以改善面部美观。下眼睑和中脸改变经常是老龄患者的第一审美诉求。下眼睑的老化在每位患者中的表现各有不同,包括泪槽畸形、眼眶脂肪脱出、皮肤松弛或轮状突出。目前,通过眶周年轻化来恢复年轻外观的方法主要是经保守简洁的术前评估后,以有限的皮肤切除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根据每个患者下眼睑结构的不同来定制方法很重要。因此下睑袋整复相关的手术技术被广泛地提出,并致力于改善
目的:研究内镜下止血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及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ForrestⅡa期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住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ForrestⅡa期出血患者74例,其中联合组:内镜下止血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及尖吻蝮蛇血凝酶组(n=34),止血夹组:内镜下止血夹夹闭组(n=40)。对患者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的即时止血、3d内再出血、5d内再
目的:研究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体内抗乳腺癌效应。方法:1.不同浓度的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作用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h、48h和72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值并计算IC50值,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进一步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MDA-MB-2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TC认识。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AT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收集ATC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2:1,年龄40~89
目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天疱疮中一种独特的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可影响皮肤黏膜及人体多个器官。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药物疗效不一,预后差。本研究通过报告7例PNP,并检索国内外近年关于PNP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NP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方法:详细报道7例PNP临床资料
研究背景:2018年全球185个国家的癌症数据统计显示,在女性癌症患者中卵巢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八位。与此同时,卵巢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在生殖系统肿瘤中致死率高居首位。由于卵巢癌起病隐蔽,确诊时约60%的患者已是癌症晚期,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联合以铂类和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而卵巢癌患者容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化疗效果进而导致不良预后。因此,急需寻求新型有效的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与mayo评分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其构建的回归模型对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尽快判断患者疾病活动度、拟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3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病史及血清学资料进行
研究背景荆门蜱病毒(Jingmen tick virus,JM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人类病原体,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2010年首次在中国湖北省微小牛蜱中发现,目前人感染JMTV的临床报道较少,首次在乌干达红疣猴和科索沃患有致命性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CCHF)的病人身上被发现,强调了JMTV与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相关性。之后在病人身上取
目的通过对mi R-153-3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达情况的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研究mi R-153-3p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MHCC-97H功能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 R-153-3p可能的靶基因并对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为mi R-153-3p影响肝癌细胞功能变化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