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腐败问题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形势,相关研究工作通常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代腐败(权钱交易)展开。然而,在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土壤下,中国式腐败仍然盛行,其一大主要表现就是庇护式腐败。缘此,在中国特殊的人情文化背景下,分析庇护式腐败的特点,了解庇护式腐败产生的原因对反腐倡廉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引入庇护主义的分析范式,以文献探讨、案例搜集、资料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传统的庇护式腐败从定义、现状,到原因、影响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现实治理途径,提升国家整体廉能情况。本文认为庇护式腐败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即庇护式腐败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资源或权威影响力,以互惠为基础,以利益均沾为原则,构建持续的、稳定的庇护者——被庇护者的封闭网络,谋取腐败利益而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庇护式腐败具有隐蔽性和稳定性;群体性和低风险性;组织化和制度化;宗派化和抱团化等特点。主要表现是:官员上下级之间的“庇荫关系”;官商之间的庇护关系;官员与黑势力之间的庇护关系;家族式腐败;裙带关系腐败。追本溯源,对庇护式腐败的成因进行分析,庇护式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人情——报恩”的文化土壤培养;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弊端;庇护网络中利益均沾原则的诱惑;庇护腐败的低风险性诱惑;公务员回避意识和回避制度设计的缺失。对症下药,为治理庇护式腐败提出建议。定位好公职人员的角色,清除关系权力;加强制度设计,破除“人身依附”人事制度等;重视庇护式腐败微观成本—收益机制研究,消除庇护式腐败产生的动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构建法治政府和透明政府。另外,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转变人们“有关系,才能办事”思想观念,同时动员全社会投入到抵制揭发“关系”权力的运动中,破除庇护式腐败,消除这一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