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Dantec FlowMap500 DPIV系统,对不同结构槽道内的涡旋波流动时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对多种结构参数的槽道在多种操作参数条件下所形成的涡旋波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涡旋波膜生物反应器中氧体积传质系数及模拟废水COD降解状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从涡旋波流场PIV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涡旋波流动与卡门涡街的异同,定量地分析了槽道结构参数(槽道高度、宽度、扩张角度、扩张比例、折流间距等)和操作参数(St、Re、三种入流形式等)对涡旋波的流动形式、涡量、剪切力等的影响,给出了由于旋涡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变化过程导致槽道壁面区域和中心区域流体对流混合的加剧程度,找出了涡旋波流动引起过程强化的根本原因。(2)根据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涡旋波流场中旋涡产生发展的机理,得到如下结论:流场中第一个旋涡的产生是由于槽道截面突扩致使流体产生了逆压梯度,后续的旋涡是由于入流减速阶段流体产生了逆压梯度而造成的,最后一个旋涡是由于面向来流的槽道壁面阻止了流体的流动致使流体产生了逆压梯度而造成的。(3)利用涡旋波流动的特点,设计了废水处理涡旋波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以清水为介质进行了冷模实验,并以人工合成废水进行了活性污泥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中涡旋波流动与稳态流动相比,氧传递系数kLα值的增幅范围为8.8%~107.7%,COD去除率从77%提高到97%,表明涡旋波流动对强化传质和反应过程具有明显的效果。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Re对试验指标kLα和COD去除率影响最大。本文也分析了Re、跨膜压差TMP、通气量QG和折流间距l等参数对kLα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具有较好的重复性。(4)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底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C0exp(—K1t)。在COD的降解过程中,HRT=4.5h,达到排放标准。本文也研究了不同入口COD浓度、不同Re、TMP和QG下COD降解特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模型参数C0和K1。本文对涡旋波流动特性进行的理论研究、实验测试分析和模拟计算,以及涡旋波流动对膜生物反应器的传质和反应过程强化的实验研究,为涡旋波流动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