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课的发展、模式与比较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大潮背景下的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是各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各个国家将课堂教学研究视为提高教育质量重中之重的举措。基础教育的质量达到关乎国运的程度。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有课程内容、结构、评价等多方面的改变,要求教学研究不断创新,以适应课程与教学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学研究的形式多样,本土研究形式繁杂,更有不少学者引入国外优秀研究课实施模式,但其本土化不理想,所以各种研究课的模式杂糅,缺乏有效整合,不具系统性,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实施模式不尽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研究课实施形式化,研究效果不理想,研究经验不能推广,并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研究课的历史发展的梳理及对日本课例研究和美国教师同伴互助进行梳理总结,然后将其进行比较,探索出一个能适应我国国情及课程改革需要的研究课实施模式。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阐释了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及思路,对本文的写作做了详致设计。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小学研究课的历史发展,分别从概念、历史发展时期、类型、运作及实施过程、价值等方面展开探讨。第三部分分别研究了日本课例研究和美国教师同伴互助的历史发展,及从概念、特征、实施步骤、支持策略、实践模式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致的研究。第四部分将中国研究课与日本课例研究和美国教师同伴互助分别作了比较。第五部分通过第四部分的比较分析研究,从中获得对我国小学研究课发展有意义的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动画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动画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体现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动画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赋予动画更具吸引力的能力,动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师队伍内部,新教师所处的阶段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许多新教师承担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数量、规模剧增,对信息的处理、运用和传播也在加快,批判性思维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众多国家都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