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垂体腺瘤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脑部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临床约40%的垂体腺瘤呈侵袭性生长,因其常侵犯周围组织、手术中难以完全切除的特性,称其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近年来关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治疗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自噬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区别于凋亡和坏死的程序性死亡[1],研究表明自噬现象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理状态的细胞内[2],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自身免疫及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其中在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中,自噬与凋亡的作用尚不明确,自噬既能通过对自身废物的清除及提供营养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如姜黄素在诱导喉癌Hep-2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诱导了保护性自噬的发生[4],同时自噬现象也能与凋亡共同参与细胞死亡的进程,如在顺铂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自噬能促进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5]。目前许多文献报道了在具体药物作用下某种肿瘤细胞发生了自噬作用及该自噬与肿瘤细胞发展的关系[6],但自噬现象在垂体腺瘤中是否发生及其与肿瘤细胞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乌苯美司为作用药物,验证了自噬现象在垂体腺瘤GH3细胞中的发生,并研究了该自噬与肿瘤细胞的具体作用关系以及肿瘤细胞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变化。目的研究自噬在乌苯美司诱导垂体腺瘤GH3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乌苯美司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独及联合使用乌苯美司后各组细胞凋亡率,LDH释放试验测定细胞毒性,RT-PCR检测Beclin1和LC3的mRNA表达,Westernblot 检测GH3细胞LC-3、Beclin1、Bcl-2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乌苯美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GH3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乌苯美司促进了 GH3细胞凋亡,联合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凋亡减少。LDH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乌苯美司的增加,其细胞毒性增加,添加3-MA后细胞毒性逆转。RT-PCR结果显示乌苯美司作用后细胞内Beclin1和LC3的mRNA量明显增加。Westernblot检测显示乌苯美司明显影响细胞LC-3、Beclin1、Bcl-2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Bcl-2蛋白表达降低,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Akt蛋白表达降低,LC3 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自噬性死亡存在于乌苯美司诱导垂体腺瘤GH3细胞死亡的过程中,且该自噬起到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Beclin1、Bcl-2及p-Akt可能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