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宾结构惯用语族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用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是民族语言沉淀下来的极具特色的一部分。现代汉语的惯用语以三音节、述宾结构为主要形式,而述宾结构的惯用语又通常以共同的述语动词为中心词聚集在一起,以族群的形式存在。   本文抓住这一现象,以述宾结构的惯用语族为研究对象,先从述语动词入手,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分析能形成述宾结构惯用语族的动词可以分为哪些语义类,透过这些语义类,以中心词为基点探讨惯用语族形成的因为。   其次我们对宾语位置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进行语义分类,从语义类特征探讨惯用语的来源。   在前文对动名语义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动名语义类的组合选择,从而得出述宾结构惯用语族中,动词对哪些义类的宾语有选择倾向,二者属于强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出惯用语族中述宾组合的选择规律。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在述宾结构惯用语族中,述语多为[+身体动作]类动词,宾语多为[+人工物]类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人工物]中占数量最多的是[+器具]类宾语,其他[+人工物]小类还包括[+食物]、[+药品]、[+材料]、[+运载物]、[+财物]、[+创作物]。除此之外,述语动词对宾语义类组合选择有较明显倾向的依次是[+生物构件]类、[+空间]类,[+特征/属性//自然物]类。述宾组合的选择遵循“近取诸身”的认知“体验论”和“原型性”原则,认知“体验论”原则是指从认知的体验论以及结合汉民族特有的文化来看,越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人们重点关注、体验频繁的动名义类,就越能组合从而形成惯用语族。“原型性”原则指述宾组合多为惯常的语义搭配,惯用语族中述语后所带宾语大部分是“原型性”宾语。
其他文献
极强性能、极度纤薄、极其快捷、极长续航、极炫视觉的五大特性让超极本自诞生便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出色的综合性能让超极本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应用需求,而不愿妥协的轻薄则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操控体验。经过近一年的市场沉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认可超极本,而厂商也在不断根据市场消费者反馈调整产品规格,以求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  全面进入Ivy Bridge时代  自推出超极本概念开始,Intel便制
学位
保罗·奥斯特(1947-),美国当代作家,早年写诗,后转向小说创作,中途兼以翻译法语作品为生。在法国游学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现代后现代理论。早期因创作“非典型性”传记《孤独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