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查祛风强身散穴位贴敷疗法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IFN-γ、IL-4含量及Th1/Th2的比值的影响。从而探讨春秋分穴位贴敷疗法的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关节病理改变,为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穴位贴敷治疗组(C组)、甲氨喋呤治疗组(D组)、甲氨喋呤+穴位贴敷治疗组(E组),予贴敷、药物(甲氨蝶呤)治疗等因素干预,A、B及C组:蒸馏水灌胃,D及E组:MTX0.0175g/kg灌胃,每七天一次直到实验倒数第二天。同时A、B、D组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自制的膏药敷贴于相应穴位,在C组及E组在相应穴位(大椎、双侧肺俞、双侧外关、双侧足三里总共七处穴位,在穴位用Na2S(80g/L)脱毛0.3cm×0.5cm后贴敷。贴敷在造模后第二天开始)上敷药已制备好的膏药,贴敷每5天一次,每次贴敷6小时,共贴敷3次(为一个疗程),30天后再贴第二个疗程。共两个疗程,60天。检测大鼠膝关节肿胀度。末次给药后24小时,麻醉,取血检测血清中IFN-γ、IL-4、计算Th1/Th2。结果:单用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组、贴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对CIA大鼠关节炎病情影响作用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甲氨蝶呤加贴敷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组、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与模型组在IFN-γ、IL-4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IFN-γ显著低于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组(P<0.05﹚,IL-4显著高于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组(P<0.05﹚;贴敷治疗组IFN-γ低于甲氨蝶呤治疗组,IL-4高于甲氨蝶呤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各组与模型组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组与甲氨蝶呤加贴敷组比较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甲氨蝶呤加穴位贴敷组显著低于甲氨蝶呤治疗组、穴位贴敷治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实验表明:穴位贴敷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确切的防治作用。2.调节Th1/Th2比值是穴位贴敷对类风湿关节炎防治作用的途径之一。